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81 第二架安-225

作品:《 重生军工子弟

       “因为他们不会容许一丁点威胁存在。不拆掉,乌克兰人就有可能跟俄罗斯合作,继续建造这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是真正的航母,这个只要建造出来,美国的航母舰队将不会再有任何优势……”



       谢凯一脸平静。



       事情是注定了的。



       就因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战斗能力。



       秉承苏联人一直的习惯,这玩意儿,不仅可以携带超过70架各种型号的战斗机,本身还携带了大量的各种导弹。



       一旦组成航母舰队,美国的航母舰队如果规模不大,遇到了,得跪!



       “那既然这样,我们得到的概率也不大啊。”



       柳东盛眉头皱得更甚。



       乌克兰人死不松口,西方又盯着。



       根本就不会让他们轻易给弄走这些东西。



       “不,概率很大。尤其是现在。如果给黑海船厂订单,以这个为条件……”谢凯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m.quanzhifashi.com

       柳东盛听了他的计划,什么质疑都没了。



       按照谢凯的说法,确实很容易操作。



       “那行,我去跟他们谈,你在这里等消息。”柳东盛是不愿意放谢凯出去冒险的。



       这里是乌克兰。



       “不行。小舅,你要跟他们谈,但是只能给更低的价格,要不然,他们会怀疑,最终我们钱花了,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谢凯坚决摇头,“我们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需求。”



       双方处于竞争关系,操作起来反而容易。



       “要是消息泄露了……”



       “放心吧,小舅,我只跟那几个人接触。而且,谈后续,是另外的人。只要那边图纸到手,直接由我们的那架安-225运回去。同时,也会安排海运来吸引某些人的目光……”



       谢凯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安-225现在还没进展,安东诺夫那边的人要求加钱!”柳东盛提醒谢凯。



       谢凯的计划是没错的。



       如果飞机是归属他们,要按时交付,这样的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可现在,安东诺夫公司根本就不愿意交付给红旗集团。



       双方的谈判,一直都没有多少进展。



       这样的飞机,完全可以说是国之重器。



       “所以这事儿需要你出面了……”谢凯把自己的谋划告诉了柳东盛。



       让安东诺夫交付安-225,这对整个计划至关重要。



       之前谢凯还在国内的时候,安东诺夫这家红旗集团给了3亿美元的飞机,就因为资金问题,而不愿意交付,从而导致双方的合作都暂停了。



       乌克兰政府方面,现在就缺乏外汇。



       只要能搞钱,他们根本就不在意面子啥的。



       安东诺夫。



       这家曾经在整个苏联军事工业制造领域都不可或缺的明星航空公司,现在却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在生产车间外面的试飞机场中,停着好几架庞大的军用运输机。



       两家安-124,都让人觉得庞大无比。



       而在停机坪,还有两架比安-124更高,机身更粗,翼展更大的飞机静静地停留在这里。



       安-225!



       其中一架安-225的背上,还有着一架体型不小的航天飞机。



       全世界最大的飞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40吨的空中巨无霸,不再是只有一架。



       跟背着航天飞机的安-225不同,另外一架在外形上虽然大体差不多,也有不少细微的差距。



       在这架安-225旁边,有着一些跟这飞机相差非常悬殊的渺小人类。



       “杨主任,两架飞机的具体情况你都看到了,对比非常明显。仅仅是改造成可以发射火箭的运载平台,就让我们成本增加了上亿美元。”安东诺夫总经理尤里亚夫看着旁边四十多岁的中国人,平静地介绍。



       新制造的这架安-225,被改造得可以在上万米高空发射火箭。



       这对卫星发射等航天任务的成本,降低了很多。



       杨晓东对于安东诺夫的人说的,根本就不在意。



       “总经理,这在我们双方的合同范围内,白字黑纸写的非常明白,这是基本的技术要求。毕竟,这样庞大的飞机,如果只是用来执行普通运输任务,成本太高。”杨晓东直接反驳了回去,“另外,这飞机虽然制造出来,可并没有进行航天任务发射的实验……”



       这是安东诺夫没法解决的。



       乌克兰方面,根本就没有航天发射任务。



       哪怕是俄罗斯的航天任务,也都因为苏联解体,变得极其稀少。



       安-225飞机顶部可以搭载200吨的火箭跟卫星进行发射,可也是接不到发射任务的。



       人家自己的发射任务都无法保证国内所有航天单位的生存呢。



       国际竞争,航天发射领域,本来就激烈。



       “不是说好了,由你们那边进行实验,我们持续改进?”作为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不满地看着杨晓东。



       双方在之前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已经约定过双方的责任跟义务。



       乌克兰负责设计、制造、改进,中方进行实验。



       实验之后,中方提出改进方案,由安东诺夫继续改进。



       毕竟,单体飞机发射航天运载火箭,有不少的困难。



       国际上,也没有任何经验借鉴。



       “你们连交付都不愿意,我们怎么实验?诸位,要知道,之前就因为合作协议,我们现在专门设计开发了可以在飞机上发射的运载火箭,现在就等着空中发射平台到位,进行先期的实验……”杨晓东冷哼一声,看着安东诺夫的高层。



       这些人,一点诚信都不讲。



       安东诺夫的人听到他的话,脸上也是尴尬不已。



       这事情,到了今天,如果对方不给钱,他们也没办法。



       之前苏联拨款生产的安-225,就是为了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其他用处不大。



       现在苏联没了,空间探测任务也都全面停下。



       这些飞机,俄罗斯甚至都没要求要交给他们。



       无论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还是驮着庞大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到上万米高空进行发射的安-225,俄罗斯方面都没有任何要求。



       仅仅这这两架飞机,哪怕不执行任务,每年都需要大笔维护经费。



       都穷呢。



       “不是我们不愿意交付,而是贵方给出的价格,低于了成本价,无论是我们公司,还是我们政府,都没有谁愿意承担这部分资金……”尤里亚夫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不管怎么说,不加钱,是没有可能交付的。



       双方已经展开了很多次的谈判。



       “杨主任,只要再加3000万美元,这架飞机就可以直接交付。空中试飞也没有问题……”尤里亚夫见对方神色难看,依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中国需要这样的飞机。



       前面三亿美元已经给了,如果不给这三千万美元,之前给的三亿美元,那都打水漂了。



       “这已经充分表达了我们的诚意。各种改进的实验,花费远不止这个价格,至少需要上亿美元……”



       对方不回答,尤里亚夫继续开口。



       确实有了很大的诚意。



       一亿美元的经费增加,对方不愿意给。



       经过这么多次谈判,他们主动把需要追加的资金从1亿美元降低到8000万、6000万……一直到现在的3000万。



       “一分钱都没有可能。同时,我们将会全面中止跟贵方的合作。”杨晓东直接丢出这样一句话,随后带着红旗集团的专家团队向外走去。



       这种场景,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乌克兰人倒也不急。



       红旗集团不是特别有钱,不可能就让三亿美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何况,安东诺夫跟红旗集团签订的安-22技术转让协议,很多核心技术都还没转交呢。



       “孙老,这飞机的技术性能符合咱们的使用需求吧?”往酒店走的时候,杨晓东直接问旁边一名头发花白的小个子老者。



       老者带着黑框眼镜,边走边回头,看着旁边那有六层楼高的庞大飞机。



       “技术指标都符合,飞行数据等也符合。是否可以发射火箭,目前没有经过实验,根本就不知道。”孙老叹了口气。“他们不交付,我们也没辙,无法进行后续的测试跟实验。”



       这飞机,现在本来应该属于中国了,可乌克兰人不愿意交付。



       虽然,现在他们无法制造。



       买回去,不仅是为了使用,也是为了研究。



       之所以给3亿美元采购,就是为了拥有可以设计制造这样大飞机的能力。



       之前的合同中,跟安东诺夫签订协议后,按照合同规定,中国方面必须拥有安-225部分检修能力,大修能力。



       三亿美元,不仅是购买这架飞机,也包括地勤服务系统跟相关装备。



       要不然,红旗集团怎么可能给钱?



       “谢凯从不做亏本买卖,估计他也没想到乌克兰人会拒绝交付。”孙老叹了口气。



       “要是谢凯在这里就好了。虽然不知道他怎么跟乌克兰人谈,但是他绝对能让乌克兰人乖乖交付……”



       “谢凯怎么会管这些事情。可惜了,那小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天赋,但是他却不愿意被束缚……”孙老叹了一口气。



       基地里面,只有高层才最清楚谢凯。



       管理人员看到的是谢凯在发展决策上的天赋,科研人员则是看到的谢凯在技术领域的天赋。



       任何项目,谢凯的一些提议,几乎都能让他们恍然大悟,突破瓶颈。



       奈何,谢凯根本就不愿意踏实在一个领域中认真研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