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六锥球氧

作品:《 纳米崛起

       7月16日。



       黄修远一大早,就来到了材料实验室内。



       之前他北上冰城后,陆学东和贺稳等人,对于多边形氧化硅的研究,并没有停止。



       不过考虑到安全性,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显得比较小心谨慎,毕竟上一次的氮20,那就是一种高能材料。



       要是一个失误,那后果会非常可怕的。



       他看了看实验室的各项报告,目前的工作,都集中在“多边形氧化硅”、“氮16”、“氮20”上。



       其中关于多边形氧化硅的四种子类,他们研究得比较多的,还是第一个发现的六边氧化硅,被研究得多一些。



       在研究过程中,贺稳等人也发现了不少东西。



       例如,六边氧化硅可以通过的元素,不仅仅只有氮原子,和氮同样是氮族元素的元素,即氮、磷、砷、锑、铋等,都可以在特定电压和真空负压下,通过六边氧化硅中间的孔洞。



       而五边氧化硅,则对碳族元素情有独钟;七边氧化硅,除了可以通过水分子(一氧化二氢),还可以通过其他氧族元素;八边氧化硅,也对应特定的卤族元素。



       雄心勃勃的贺稳等人,希望可以借鉴黄修远的经验,研发出全新的材料。

m.quanzhifashi.com

       对此他也非常支持,只是要求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出现实验事故。



       就目前而言,黄修远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燧人公司的基础,因此他打算让未来风靡一时的一种材料,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老贺,安排一下,我要进行一个实验。”



       “黄总请吩咐。”



       一个多小时后,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完毕,面前是一台加装了“七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的设备。



       他一上来,就使用纯氧测试了十几次,但是都没有成功。



       “黄总,要不试一下纯臭氧”



       黄修远摇了摇头:“你们之前的实验报告我看过了,臭氧可能也没有什么效果。”



       假装思考了一阵子,他随即吩咐道:“老贺,准备液氧作为原材料。”



       “液氧”贺稳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在我们常见的氧的同素异形体中,一般是氧气(O3)、臭氧(O3),但是氧还有另外两种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即短暂存在于液氧中的O4分子,以及存在于固态氧中的红氧(O8)。



       改用液氧后,实验重新开始,经过五十多次的实验,一种奇特的红色固态物质,出现在反应釜底部,尽管只有一点点,但是那如同血液一般的鲜红,却让众人兴奋不已。



       “难得是红氧分子?”



       “不像,红氧低温高压,反应釜里面可是半真空状态。”



       “看来又是一种新物质。”



       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众人小心翼翼的取出那一点点红色粉末,然后送入检测区域。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初步检测,贺稳激动的小跑过来:“新的分子,是一种氧元素的全新同素异形体,由14个氧原子组成。”



       其实黄修远一清二楚,只是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明显,他再次安排任务:“老贺,你带人继续研究这种新分子的物化性质,我继续研究合成工艺,随时保持联系。”



       “没问题。”



       俩人各自带着人,在实验室中忙碌起来。



       在一点点的改进下,新分子的生成量稳步提升着。



       而贺稳那一边,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很快就将新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大致摸清楚了。



       新分子是氧14分子,该分子的三维结构,是一个“类球结构”,其实可以看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正方体的六个面中间,都存在一个突出的氧原子。



       经过讨论后,这个新分子,被命名为六锥球氧。



       六锥球氧在常温常压下相对稳定,可溶于水,有微弱的磁性,可以被铷磁铁吸引,从而和水分离开来。



       这些性质都稀松平常,但是贺稳发现,六锥球氧存在一个非常奇特的特性。



       那就是在通电的情况下,六锥球氧会具备一种超强的暂时性氧化功能,具体强大到什么程度。



       在实验过程中,哪怕是非常不活泼的金元素,都没有办法拒绝六锥球氧的“强取豪夺”,会被六锥球氧强行结合,形成六锥球氧—二金分子(O16Au2)。



       在一系列测试中,除了不和惰性气体中的氩原子发生强夺反应,以及实验室没有的放射性重元素,六锥球氧和剩下的元素,都可以发生强夺反应。



       另外这种特性,会随着通电的结束,而直接消失,当强夺特性消失后,之前因为强夺特性获得的原子,会随即和六锥球氧解除结合键。



       而贺稳在深入研究这种特性后,再次发现强夺特性,是可控的。



       这种可控,主要表现为溶液的温度,以及通电的电压,在特定水温电压下,六锥球氧会对特定元素,产生“情有独钟”的强夺反应。



       如果是那种一锅端的强夺反应,或许价值会下降一些,但是这种可以指定元素的强夺反应,那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算是不太懂技术商业化,但是贺稳都可以想出六七种应用。



       而作为知根知底的黄修远,则更加明白了,他吩咐杜金华的工程组,改造了一些设备。



       7月28日。



       贵竹岭工业园的有机肥脱盐车间里面。



       黄修远、贺稳和杜金华,还有厂长黄国同,正在车间外面。



       六七个技术员和工程组的工程师,则在车间里面忙碌,他们在改造之前的脱盐设备。



       之前他们使用的脱盐技术,不仅仅操作复杂,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有机肥中的氯化钠残留量,仅仅是初步达标。



       另外使用了一部分化学品,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进一步加大了有机肥的生产成本。



       脱盐车间改造完成后。



       杜金华又带着人调试了两个多小时,才开始进入试运行。



       从液化气提炼车间中,大批练气渣料渣液顺着沟渠,被源源不断输送到脱盐车间。



       加热的循环纯净水,被注入渣料渣液中,直到脱盐池中的液体温度,提升到35~37摄氏度。



       在车间上侧的闸门打开,存放在闸门的六锥球氧粉末,全部倒入液体中,然后布置在脱盐池中的通电系统启动。



       在特定电压的刺激下,六锥球氧分子对于氯化钠分子,表现出超强的强夺反应,在一分多钟里面,就将液体之中的氯化钠,强行结合到自己身上。



       然后闸门里面,一个机械臂伸下来,机械臂带着一块电磁铁,贴近下面的液体表面。



       电磁铁一靠近液体,大量六锥球氧—氯化钠,就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依附在电磁铁表面。



       最后将电磁铁收回,移动隔壁车间,解除电磁铁的通电,瞬间电磁铁表面的红色晶体,自己解体变成粉末飘落。



       当电磁铁再次通电,红色粉末中的六锥球氧分子,再次被电磁吸引上去,而车间的回收池底部,只剩下一层洁白粉末,那就是氯化钠粉末。



       而电磁铁带着六锥球氧,回道闸门上侧,断电后,六锥球氧粉末再次沉积在闸门中,等待下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