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16章 大盐党的残党!【4600】

作品:《 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此次的大坂之行算得上是一趟微服出访。



       因此,为了便于行动,也为了掩人耳目,青登将随行人员压缩到极限。



       他仅仅只带了2名随从——桐生老板与木下舞。



       这俩人一个是葫芦屋的元老,另一个则是葫芦屋的少主。



       有他们的陪同,在与葫芦屋接触时,想必定能省掉不少麻烦和力气。



       当然,青登之所以带上木下舞,还有另一层原因——大坂是她的故乡,带她去大坂也算是变相地照顾她,让她有个回家探亲的机会。



       青登的行事作风向来是雷厉风行。



       他今日才在会议上向诸将宣布他要展开大坂之行,到了明日一早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就已悄悄上路了。



       这一回儿,他没有骑乘萝卜。



       “仁王”的坐骑是一头大黑牛——此事早已是路人皆知。



       骑着萝卜出门,跟在脸上贴着写有“我是橘青登”这一行字眼的大字条,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m.quanzhifashi.com

       在桐生老板的领头下,他们骑着快马,快速南下,直奔大坂而去。



       京都与大坂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居。



       京坂地带本就是大和民族的发源地,经过千年的开发,两地间的交通状况可谓是相当完善。



       不过两日的工夫,大坂湾的浪涛声便在青登的耳中逐渐清晰。



       ……



       ……



       哗——!哗——!哗——!哗——!



       白色的浪涛拍打礁石,发出澎湃的、富含节奏感的声响。



       青登勒马于滩岸上,大坂湾的壮丽光景尽入其眼底。



       放眼望去,就在毗邻海平线的远方,数艘离港的船只依稀可见。



       这些船只有的是普通的帆船,有的则是冒吐黑烟的蒸汽船。



       桐生老板和木下舞一左一右地静候在青登的身侧,陪同青登一起观赏海景。



       就在刚才,途径此地的时候,青登倏地心血来潮,想要抵近观看赫赫有名的大坂湾。



       就这么静看了约莫3分钟后,他微微点头,轻声赞道:



       “‘浪华’之名,当之无愧啊。”



       浪华——大坂及其周边地区的古称,“浪华城”即“大坂城”。



       大坂的古称还有浪速、难波。



       据传说,神武天皇乘船自九州向东巡视,到大坂附近,水流湍急,浪花翻滚,故将此地称为“浪华”。



       “浪速”、“难波”同“浪华”的意思相近。



       由于附近地区多山,上町台一带坡地面积广大且坡面平缓,在日语里“坂”作“坡”解,于是始称“大坂”。



       青登可不仅仅只是来观赏风景而已。



       他是为了亲眼看看秦津藩未来的发展重点。



       日本只是一个国土狭窄、资源稀少的岛国。



       仅在日本一隅做生意,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若想赚大钱,发展远洋贸易是必不可少的。



       青登紧盯着海平线上的那几艘船只,心想:



       ——首先,得要先建起一支专业的船队。



       连船都没有,谈何远洋贸易?



       而且,还不能是普通的船只。



       做生意,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搞来那种速度迟缓的老旧帆船肯定是行不通的,至少也要弄来蒸汽船。



       有船还不行,还需要足够多的专业船员。



       这一系列下来,又要费上老鼻子多的钱了……



       想到这,青登不禁面泛苦涩。



       倘若此次的“大坂之行”铩羽而归,未能与葫芦屋达成合作,那么他接下来可就真的是寸步难行了啊……



       青登扭过头来,向身旁的桐生老板问道:



       “桐生老板,我们距离大坂还有多远?”



       桐生老板不假思索地答道:



       “快了。再走个20町,就能进入大坂的城下町。”



       【注·1町=109米,20町合计2.18公里】



       青登点了点头。



       “20町……那看样子,我们能够赶在天黑之前抵达大坂。”



       说着,他拨转马头,重新回到大路。



       木下舞赶忙相随。



       桐生老板移动至前头,为他们引路。



       在马匹的强劲脚力下,区区2公里出头的距离,眨眼即至。



       路边的草木逐渐稀疏。



       取而代之的,房屋与人流逐渐增多。



       尚未进入大坂的核心区域,青登就已品味到了一股热火朝天的繁盛气息——



       “快来看呐!新鲜的秋刀鱼!刚钓上来的新鲜秋刀鱼!瞧啊,这些鱼都还活蹦乱跳的!”



       “白糖!晶莹剔透的白糖!只要舔上一口,就能消解疲劳,增长气力!家里如果有人生病的话,就买白糖给他吃吧!”



       “味噌田乐!香喷喷的味噌田乐!有想吃味噌田乐的人吗?”



       【注·味噌田乐:将茄子、豆腐、魔芋、芋头等食材切成长条,涂上各种各样的酱,用竹签串起来烧烤的吃法。】



       ……



       青登一边压低头上的斗笠,严防他人认出他来,一边饶有兴趣地观看四周的街景。



       看样子,此地乃是食品市场。



       街道两侧开满了食品店。



       从街角至巷尾,到处都能看见兜售小吃和零食的摊贩。



       因小见大——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食品市场就能有着如此繁荣的景象,不难看出:大坂的物产之丰盈,哪怕是同为“三都”之一的江户和京都,也很难与之相比拟。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直至此时此刻,青登才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天下的厨房”。



       大坂不仅坐落在日本的中心地带,而且还毗邻天然良港(大坂港),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集散全国物资的“流通据点”。



       它扮演了东日本和西日本之间的中转集散地的角色。



       如此一来,在大坂的市集里,你能够找到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物资。



       虾夷地的熊掌、长崎的长崎蛋糕……甚至就连朝鲜的人参、虎肉,都能出现在大坂商人的货架上。



       即使是奢侈的、普通平民根本就消费不起的白糖,也在大坂的街边随处可见。



       久而久之,大坂得到了“天下的厨房”的美誉。



       便在青登流连于街景的这个时候,冷不丁的,其身前蓦地响起一道精神的、响亮的喊声:



       “%&*¥@#*!”



       青登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勒紧缰绳,循声望去——一位脸上堆笑、身穿甚平的中年人,神情殷切地看着他。



       【注·甚平:十分简练的平民服装,适合夏季作为家居服之用】



       “您&*%¥#尝%¥#@&好吃*&%¥#!”



       对方叽里呱啦地讲了一大堆难懂的话。



       不仅语速很快,而且讲的还是与普通话(关东话)迥异的大坂话,口音极重,青登完全听不懂。



       “呃……抱歉,我听不懂大坂话,您会说普通话吗?”



       对方愣了一愣,然后一脸认真地反问道:



       “&%¥#@*&%¥*吗?”



       正当青登一头雾水的这个时候,木下舞悄咪咪地探过头来:



       “他说:‘大坂话不就是普通话吗?’”



       “……”



       正当青登无言以对的这一会儿,木下舞接着道:



       “他刚才说:希望你去他的茶屋里坐一坐,他今天新进了一批好茶,味道可香了。”



       “阿舞,麻烦告诉他:感谢您的好意,可我们正在赶路,就不去喝茶了。”



       说罢,青登轻磕马腹,继续前行。



       然而,走没多远,就又有一人拦住了他。



       “这位爷儿!”



       这次出现的人倒是说着普通话,不过其口音依然掺杂着强烈的大坂味道。



       “要不要来玩线绳抽奖?最高大奖是足足的10两金哦!10两金哦!”



       他一边以浮夸的口吻这般说道,一边伸出10根手指。



       线绳抽奖——又称“宝引”。从一堆绳子里挑出一根来拽,如果拽到特殊的绳子,便是中了奖,可以领取奖品。起初为孩童的游戏,后来奖品逐渐变得豪华,大人们都开始狂热起来,所以宽政改革(1787-1793)时曾一度被禁止。



       “不必了,多谢。”



       “这位爷儿!再考虑考虑吧!这么丰厚的奖品可不多见啊!”



       “谢谢,真的不必了。”



       就这么来回拉扯了好一会儿,青登才总算是摆脱了此人的纠缠。



       未等他喘一口气,其马前就又出现了一道崭新的身影。



       “这位爷儿!瞧你们的这副模样,你们是打外地来的旅人吧?”



       这一回出现的家伙,乃是身穿滑稽服饰的年轻人。



       看样子,他似乎是一位街头艺人。



       未等青登回应,他就自顾自地继续道:



       “既然是异乡人,来了大坂可不能不看我宇次郎的得意表演啊!”



       说罢,他撩起衣服的下摆,撅起屁股,*眼朝天。



       青登见状,不禁直抽嘴角。



       如此姿势……他已经认出对方所要表演的艺能。



       很显然,这是日本的传统艺能——曲屁。



       简单来说,就是伴随着三味线和小曲放屁的杂技,非常低俗,可是却很受民众的欢迎。



       眨眼间……真的是眨眼之间,青登的身周忽然出现海量的看客。



       他们围得里三圈外三圈,兴冲冲坐等这位自称宇次郎的街头艺人放屁。



       只见做完准备动作的宇次郎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摸出一支简陋的笛子。



       接着,他就这么一边吹笛,一边用力放屁。



       为了憋出屁来,他拼命使劲儿,以致气血上涌,面庞胀得通红。



       噗!噗!噗!噗!噗!噗!



       屁声悠扬……



       神奇的是,他的屁声竟与笛声形成诡异的配合……



       现场的看客们哈哈大笑,看得很是开心。



       完全欣赏不来这种艺能的青登,则是一脸懵逼地看着努力放屁的宇次郎,以及周围的非常捧场的大坂市民。



       约莫1分钟后,表演结束了。



       “谢谢你们!感谢诸位的捧场!”



       宇次郎站起身来,穿好衣服,向现场的看客们致以谢意,接着十分优雅地向青登行了一礼。



       然后,他没有向青登讨要赏钱,就这么扬长而去了。



       至于那些看客,也自然地散去了。



       青登怔怔的望着这位曲屁艺人逐渐远去的背影——他好像就只是单纯的想要在旅人面前抒发一下自己的表演欲而已……



       这位艺人前脚刚走,后脚就又有新的“意外情况”缠上青登。



       5位手提菜篮子的大妈莫名其妙地凑上前来,十分熟络向他搭话:



       “哎呀,这位爷儿!你长得好高啊!”



       “快看!这马的毛发亮晶晶的!养得真好!”



       “哎哟!这是您的媳妇儿吗?”



       “好漂亮的媳妇儿呀!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儿来!”



       “吼吼吼吼,要是我的儿媳妇也能这么水灵就好了!”



       “咦?这边这位戴眼镜的大爷也很俊耶!”



       ……



       叽里呱啦,响成一片。



       她们仅凭5人之数,硬生生地产出“500只鸭子齐声鸣叫”的气势。



       青登等人没应一句话,可她们却已经自顾自地说了几十句话。



       因为她们是一块儿开腔,谁也不顾谁,嗓门又大,所以青登都没听清她们在说些什么,只听见一堆噪音。



       青登敢用自己的灵魂来作担保——自己绝对不认识这5位大妈,连见都没见过。



       明明是陌路人,可是对方却得心应手地凑过来搭话,而且聊得还很嗨,完全没有半点生涩的感觉。



       明明青登等人都没在理她们,可她们却还能毫无阻碍地把聊天进行下去……



       不知情的人见了,怕是会以为青登和她们是熟人。



       相比起青登的懵逼,桐生老板和木下舞此时倒是很淡定。



       看样子,他们对于“根本不认识的大坂大妈突然凑过来搭话”的这等状况,似乎已是见怪不怪。



       桐生老板矜持一笑,换上熟练的大坂腔:



       “感谢夸奖,想不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被您这样的美人夸上一句‘俊’,真是三生有幸啊。”



       “呀啊——!大爷,您可真会说话!您吃不吃烤鱿鱼?我刚好给我丈夫买了两根烤鱿鱼,来!分你一根!快吃,热乎着呢!”



       ……



       桐生老板以三言两语打发走了这群大妈。



       大妈们虽走了,但青登仍沉浸在震惊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这就是大坂人吗……?



       ——大坂人拉近距离感的方式好奇怪啊……!



       此时此刻,青登再度感悟到:有的时候,“地域黑”还真的就是原始版的大数据!



       从他进入大坂市区至现在,拢共不过半个小时。



       在这无比短暂的时间内,他就已经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文化冲击!



       遍观日本各地,大坂算是最易遭受“地域黑”的地区之一了。



       早在很久以前,青登就从各式各样的渠道里听闻过大众对大坂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大坂人对于他们的方言有着非常强烈的自豪感,认定大坂话才是当之无愧的日本普通话。



       即使会说关东话,也会倔强地使用大坂方言——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坂方言的“感染力”太强,所以他们改正不过来。



       类似于此的刻板印象,还有“大坂人格外热情,热情得令人无所适从”、“大坂人喜欢表演段子”、“大妈特别喜欢唠嗑”……等等等等。



       青登今天也算是开了眼了——原来大众对大坂人的这些刻板印象全都是真的!



       身为“儒家文化圈”的一员,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很推崇含蓄、文雅的交流方式。



       此前只在江户和京都生活过的青登,早就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含蓄、委婉的相处方式。



       因此,面对大坂人的这种格外“热情”的交流态度,以及他们那诡异的拉近距离感的方式,他自然是感到极不适应。



       正当青登仍在懵圈的这个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喊声吸走了他的注意力——



       “快看!是‘大盐党’的残党!快走快走!”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大坂篇”结束后就是“结婚篇”。“结婚篇”结束后,本书的时间线就可以推进到1864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