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两百零六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

作品:《 我在现代留过学

       元丰八年六月已丑(27)。



       应吕公著推荐,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吕大防为兵部侍郎兼侍讲,起居郎范百禄为集英殿侍讲,秘书省正字范祖禹、知绩溪县事苏辙并为集英殿说书。



       吏部郎中刘挚为左司谏,提点京西刑狱公事彭汝砺为殿中侍御史、颍昌府签书判官王觌为监察御史。



       一下子朝堂上就多了七个旧党干将!



       特别是刘挚、王觌进入御史台,加上已经在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王岩叟。



       旧党开始对原本铁板一块的御史台,发起侵蚀。



       然而,御史台中的新党大臣,却还在互咬。



       蹇序辰自爆后,其他不满黄履作风的人,也都在加紧进攻黄履!



       这是御史台的传统了。



       乌鸦们可不仅仅咬外人很凶,咬起自己人来,也绝不留情!



       黄履在围攻中,渐渐有些难以招架。

m.quanzhifashi.com

       然而,哪怕是都堂上的章惇,也对黄履的遭遇,冷眼旁观,甚至毫不关心。



       因为章惇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士院里!



       “这个邓温伯……”章惇舔了舔嘴唇:“肯定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



       他在学士院门下,刚刚吃了闭门羹。



       把守学士院的禁军,不让他进去。



       他想进去必须有两宫或者天子诏书。



       可学士院并没有锁厅!



       这太奇怪了!



       但章惇可以确定,邓润甫这样做,肯定有授权,不是两宫就是天子!



       而两宫是可以直接排除的。



       因为今天早上听政的时候,两宫并没和朝臣交代任何学士院的事情。



       所以,只能是天子的授意!



       那么,天子到底要邓润甫做什么事情?



       “我得想个办法,搞清楚才行!”



       “去找曾子宣?”



       章惇想了想,否了这个想法。



       因为曾布现在在都亭驿,充任馆伴使。



       而恰好曾布出任馆伴使的时候,天子给邓润甫安排了事情。



       这让章惇有一种天子是故意支开曾布后,才给邓润甫安排工作的错觉。



       “明日,都堂集议,邓温伯怎么着都得来一趟了吧!”章惇想着。



       明天,是对大行皇帝谥号和哀册文字进行最后审核的日子。



       之后就要定下来了,上呈两宫和天子御览、批复,若没有问题就会下礼部。



       礼部会选一个良辰吉日,由宰相亲率在京文武重臣,前往南郊举行祭天大典,然后向上苍占卜。



       得到上苍的同意后大行皇帝的谥号、宝册就是天降、天授了。



       这是真庙之后,历代的玩法。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用来糊弄百姓的障眼法。



       这也是为何,在今天的大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完全破产的原因所在。



       大家都已经亲自参与了表演。



       什么天意,什么天命,都和戏法一样被士大夫们看穿了!



       ……



       隔日,庚寅(28)。



       赵煦早早起来,到了坤宁殿中。



       向太后似乎比他起的更早,赵煦到的时候,她罕见的跪在了坤宁殿内寝的佛龛前,念着经文。



       看到赵煦到来,向太后才抹了把泪,露出笑脸:“六哥来了!”



       “母后怎在哭?”赵煦问道。



       向太后悠悠一叹:“今日群臣上谥,也不知大行皇帝会有一个怎样的谥号……母后心里慌……”



       “只能和菩萨祷告,希望上苍保佑,大行皇帝能得一个美谥!”



       赵煦道:“一定会的!”



       虽然,谥号在礼法上,一直就是臣议君、子议父。



       可是大臣也不是傻子!



       没有大臣敢随便给皇帝一个恶谥,甚至连中性的谥号也没有人敢上!



       一般都是褒义!



       像两汉那样,敢给皇帝以恒、灵为谥的人,现在已经绝种了!



       况且,赵煦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他的上上辈子,他的父皇就被群臣共议以‘乃圣乃神,乃文乃武’尊为神宗皇帝,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其实,本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圣宗!



       奈何,这个庙号辽国已经用了。



       所以,就只能创造一个‘神’字来褒扬。



       这不是贬义,而是极高的赞誉和推崇!



       至于为何后来产生了贬义?



       只能说,成王败寇,也只能怪赵煦自己的寿数太短!



       这一世,赵煦知道,他必须一统四海!



       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皇,才能使千百年后的后人,谈及他的父皇,推崇备至,而不是毁誉参半!



       这是最高的孝道!



       心中想着这些,赵煦就上前,握着向太后的手,道:“母后安心便是了!”



       “父皇必可得美谥!”



       向太后听着赵煦的安慰,顿时笑起来:“想不到,母后居然还得六哥来宽慰!”



       她轻轻搂住这个孩子,深感欣慰,也对她的丈夫感激不已!



       大行皇帝给她留了一个这么孝顺的儿子!



       她已经知足了!



       于是,便带着赵煦,前往保慈宫。



       她们将在保慈宫等待来自都堂的上奏。



       ……



       都堂之中。



       群臣的集议,渐渐进入了最后定稿的时候。



       翰林学士邓润甫,在韩绛和吕公著的授意下,开始提笔。



       在京待制、六部尚书、正任武臣、宗室节度、郡王、亲王,全都在令厅中临襟正坐。



       韩绛拿着群臣反复商定、斟酌之后的文字,慢慢说着:“臣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澹然无极而不可强名者,天也;感而后动,迫而后应,化育万物而不可为象者,帝也!”



       邓润甫落笔生花,一个个端正的楷书,在黄纸上落下,跟着韩绛的朗读,一字一字的写着。



       令厅上,只有韩绛的声音和笔尖在纸上游走的动静。



       “夫人君之德,得天如此,则可以配神明,享天地,小大精粗,无乎不在,尚何俟乎外之文哉!”



       毛笔在纸上游走,群臣都已经起立,并持芴而拜。



       “然为之臣子者,必列大功,纪大行,继韶夏,崇号谥,刻之玉册,藏之金匮,历之春秋,垂之后世……”



       随着韩绛的缓缓朗读。



       群臣商定后,定稿的大行皇帝议谥之书,也渐渐的为所有在场大臣所知。



       长长的议谥书,洋洋洒洒,数千字之多。



       韩绛念着,不敢停顿,也不敢收声,只能保持相同的语速和腔调,恭敬的念着。



       足足念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这一篇议谥之书,才终于渐渐到了尾声。



       “粤庙号之建久矣,其间圣贤之君作,而应天下之治多矣,然未有以神为号者……《书》载益称尧之德,曰: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盖圣、神所以立道,武、文所以立事也。大行皇帝谥号,宜天赐之曰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庙曰神宗!”



       韩绛念完,群臣匍匐在地,恭敬的三拜:“伏唯我皇宋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虞主千秋常盛,永为神灵,佑我社稷,庇我江山!”



       邓润甫握着笔,也将最后一个字,恭恭敬敬的写上。



       然后也跪到一旁:“皇宋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虞主千秋昌盛,永为神灵,佑我社稷,庇我江山!”



       韩绛则恭恭敬敬上前,检视了邓润甫的文字。



       然后,请了元老、宰执、宗室亲王也来检查。



       群臣确认,文字和韩绛所念无误。



       于是,以韩绛为首,各自上前签押。



       接着,群臣就恭恭敬敬的,推选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右相韩绛为呈递大行皇帝谥号庙号宝册使,并全体恭敬的护送两位重臣,进入大内,上禀两宫、天子。



       ……



       保慈宫中,赵煦坐在两宫中间,等待着来自都堂的消息。



       那位太皇太后的养女文氏则安静的侍立在赵煦身后。



       看上去很懂事,也很安静、乖巧。



       赵煦没说什么,只是陪着两宫,静静等待,终于,粱惟简来报:群臣恭推平章军国重事、太师文彦博;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康国公韩绛为大行皇帝谥号、庙号宝册使,乞入宫敬呈大行皇帝庙号、谥号。



       两宫诏可。



       帷幕升起,赵煦从中走出去,坐到早就准备好的御座上。



       安排好的御前骨朵直们,持着骨朵而入,站在殿中两侧。



       赵煦对着帘内,说道:“十三娘可站朕身侧!”



       “让太师可以看到汝!”



       两宫听着,也都点点头。



       文彦博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这个体面是得给他!



       文氏见了,连忙给两宫盈盈一礼,然后规规矩矩的走出帷幕,在脸上戴上一重面纱,站到赵煦御座之后。



       她看上去有些激动、兴奋。



       这很正常!



       她才多大?就被允许出现在这样庄严郑重的场合,还被允许伴在君侧!



       皇恩浩荡,她没有高兴的失态,已经不错了。



       ……



       文彦博、韩绛,在群臣簇拥下,恭恭敬敬的到了保慈宫中。



       然后,文彦博抬头,看到了他的孙女,侍立在君后。



       他的老脸,露出无比宽慰的笑容来。



       他深感,自己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韩绛在旁边看着,心中笑了一声,两位老臣便恭敬的捧着手中的册文,来到君前,拜道:“臣等奉诏,恭议大行皇帝谥号、庙号……”



       “今已得天之授,敬献大行皇帝谥号、庙号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之前!”



       赵煦没有说话,帷幕内的太皇太后道:“有劳诸位爱卿!”



       便命人将宝册恭敬的接来,送入帷幕。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对视一眼,都感觉不错。



       便命人送到了赵煦手中。



       赵煦恭敬的跪接宝册,然后放在案前,认真的看了一遍。



       与他上上辈子的用词、选典一模一样。



       庙号、谥号,自也是相同。



       于是,他轻轻颔首:“可!”



       群臣集体匍匐,拜道:“臣等恭从天意!”



       赵煦起身,恭捧宝册,回到帷幕。



       顺便给文氏一个眼神后者立刻上前,紧紧跟上。



       文彦博在殿中,用眼角余光看到这一幕,越发的开心。



       他感觉,文家怎么着也可以出一个贵妃!



       若是十三娘争气,可以生下皇长子!



       说不定直接就是皇后!



       如此,文氏可以再富贵五十年!甚至一百年!



       ……



       一个时辰后,群臣从内东门下走出。



       章惇的眼睛,看向邓润甫所在的方向,然后不动声色的靠过去。



       “温伯……”章惇低声说道:“可愿至都堂一叙?”



       邓润甫回头看着章惇,坚定的摇头,拱手谢道:“省佐,下官学士院之中还有要事!实在抽不出时间!”



       章惇笑了笑,道:“温伯可否请某至学士院中一游?”



       邓润甫立刻警惕起来,看着章惇的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他低声道:“皇命在身,还请省佐见谅!”



       章惇懂了,果然是天子吩咐了邓润甫,给了邓润甫一个差事。



       而且,恐怕是特别选的,曾子宣不在学士院的时候。



       章惇顿觉有趣!



       注:神宗是美谥,和圣宗一样的地位!



       只是因为北宋灭亡,南宋完颜构君臣把锅都扣给了王安石变法,他们觉得只要不变法,不开边,不搞事,就没有后来的海上之盟,也不会破坏宋辽盟邦,自然就不会有灭国之事。



       加上后来明神宗的事情,神宗才变成了一种明褒暗贬的谥号。



       但在北宋的现在,这是不折不扣的美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