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两百八十二章 汉明之质、唐宣之德

作品:《 我在现代留过学

       刘挚在太皇太后的质问下,瞬间哑然。



       窥探宫闱、试探圣心的指责,属于诛心之问。



       而孩视天子的罪名,更是他无法承受之重。



       刘挚张了张嘴,想要分辨,可声带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文字,现在已经很难解释清楚了。



       他太急切了!



       急切到在弹章中,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引导着两宫的情绪。



       那些文字现在构成了他的罪证。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



       可阻止不了别人的曲解!



       而且,他也无法解释,第二封弹章为何不遵旨,反而继续弹劾开封府。

m.quanzhifashi.com

       这在外人眼中,这就是孩视天子!



       圣心已有决断,身为大臣,却逆旨而行,甚至对天子指手画脚。



       这不是孩视难道还是尊重?



       在这一刻,刘挚想起了乌台诗案,苏轼不就是和他一样吗?



       苏轼的那些诗句,自然满含了对新法的厌恶,但苏轼写的时候,并不觉得有问题。



       士大夫针砭时政而已!



       天下事,天下人皆可议论!



       他也一样,他的弹章,在写的时候,他自认为是出于公心。



       而且,他为了方便两宫理解,也为了引导两宫跟着他的思路。



       写的太细,也太刻意了。



       当时,他还自觉得意洋洋,甚至认为两宫在看了他的奏疏文字后,应该会对他的忠心感到满意,从此他说不定就能得到两宫重用。



       取代李常,成为御史中丞,甚至拜为宰执,也都是指日可待。



       然而,他现在却和苏轼一样。



       他曾得意的文字和想法,现在化作了罪名。



       那些想要引导两宫的文字,被理解成为了‘窥探宫闱、试探圣心’,以及‘孩视天子’!



       不该这样的!



       也不该如此的!



       刘挚垂首再拜,内心的苦涩,让他的身体颤抖起来。



       在这两篇弹章之前,他曾上书谈论了很多事情,也弹劾了不少人。



       两宫那个时候,可没有责怪他‘窥探宫闱、试探圣心’,更没有说他‘孩视天子’!



       正是那些弹章,让他越来越自信。用词和措辞,也越来越大胆!



       两宫甚至还嘉奖过他,说他‘勇于任事’。



       为何偏偏这一次就出了问题?甚至激怒了两宫?



       刘挚抬起头,看向了那个御座上,似乎一动不动的沉默天子。



       “是他吗?”刘挚想着。



       然后他就想起了,之前听到过的传说。



       那些在都堂上的流言蜚语。



       那些传说是在宰执们嘴里,无意流出的私下议论。



       “天子虽幼,却不可以以少年视之!”



       “官家十岁,已有汉明之质、唐宣之德……”



       当时,刘挚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都是都堂宰执们的吹捧。



       他一直觉得,那位陛下,只是一个孩子。



       虽然朝廷一直对外宣称——官家已有十岁,乃是熙宁八年(丙辰年)十二月初八诞于大内德妃阁,生肖属龙!



       可实际上,大内的人说,其实这位陛下是熙宁十年(丁巳年)十二月初六出生,生肖该是蛇,如今实岁九岁不到。



       无论九岁还是十岁多。



       都是个孩子!



       最多是个聪明的神童而已!



       还汉明之质?唐宣之德?



       宰执们也是够给天子贴金的。



       但,此时此刻的刘挚才终于醒悟。



       宰执们或许没有说错,恰恰相反,他们是在隐晦的暗示。



       汉明之质,汉明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果决啊!



       一旦出手,就毫不留情!



       还干过当殿鞭打大臣的事情。



       而唐宣宗的德是什么?



       隐德啊!



       在该蛰伏的时候一直隐忍,不暴露自己的才干。



       等到掌握权力,让所有人都如梦初醒——这哪里是什么懦弱、胆怯的宗室?



       分明就是一头吃人的老虎!



       于是人称小太宗!在位时,大唐几有中兴之像!



       而汉明帝的果决,加上唐宣宗的隐德。



       合起来是谁?



       汉文帝!



       刘挚如梦初醒。



       想到这里,刘挚就猛然抬头,看向那殿上的御座顿首再拜:“陛下!官家!”



       “臣是一片公心,绝无半分私心啊!”



       “乞陛下明察……”



       他就算是死,也要死的瞑目。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刘挚是在肉身探路。



       他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败在了哪里?



       他也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因为碰了那位少年天子的逆鳞,才落到现在的处境的?



       “是吗?”御座上的天子,悠悠而道,稚嫩的童声,看似随意,但在刘挚耳中,却几乎是坐实了他的猜测。



       因为这位陛下随后就道:“小人无朋,君子有之?”



       “爱卿的意思是,朝堂上尽为小人,独卿与王岩叟乃是君子?”



       顿时,朝堂之中的宰执大臣们的眼睛都红了起来。



       这正是当年欧阳修写了《朋党论》非但没有缓和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原因——嘲讽不是这么开的。



       一句话,就将其他人都放到了小人的位置上。



       那些人能放过庆历君子?



       不打死才怪!



       也就是当时的仁庙脾气好,换一个天子,范仲淹等人都要被欧阳修连累,这辈子都难有重用!



       而现在都堂上的宰执们,显然脾气不算太好。



       吕公著更是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刘挚和王岩叟都没救了!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不参与攻击,就是对这两个人的最大帮助。



       刘挚却是已经放开了,他顿首再拜:“臣不敢……只是,臣以为臣乃一片忠心……”



       “乃是见开封府之弊,故而言之……”



       “开封府胥吏索贿,已被惩处!”韩绛在这个时候,持芴而出,打断了刘挚的话。



       “官家更召了开封府,当面训诫,以德教之事嘱咐,命其改正!”



       “祸患既除,还有何弊?”



       韩绛抓时机的能耐,自然是很强的。



       他的质问,恰到好处,符合身份。



       刘挚没有看韩绛,他依旧盯着御座,答道:“开封府的胥吏虽然被惩处了……”



       “可是开封府欺君、舞弊之罪,却未能深究!”



       “臣是御史,自当弹劾!”



       刘挚现在已经有觉悟了。



       韩绛的质问,让他欣喜若狂。



       他俯首再拜:“右相康国公,为何如此偏帮开封府?”



       “会不会,是因为右相和开封府在暗中勾连,结为朋党?”



       他说着,就伏地不起:“臣与监察御史王岩叟,乃是君子之交,可若右相与开封府暗中勾结……”



       “臣愚钝,恐非社稷之幸!”



       他很清楚,自己被贬是注定的事情。



       若能拉着韩绛这个王安石的朋党一起出知。



       那么,他完全不亏!



       然而……



       “卿难道不知道吗?”



       “朕委任了侍御史安惇、秘书少监傅尧俞两位大臣,前去祠部、大理寺及开封府复核……”



       “经查,开封府胥吏乃是索贿……”



       “至于诸沙弥之佛法、经文修为,确实深厚!”



       “此乃秘书少监傅尧俞当场考核之结果,诸沙弥在佛法、经文上,皆远胜惠信二徒!”



       “故此,并无欺君、舞弊之事……”



       刘挚顿时愣住了。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位少年官家,居然会主动替韩绛辩解。



       这难道不该是韩绛出来和他对质的吗?



       这是什么情况?



       旋即,刘挚就知道了。



       宰执们果然没有看错!



       这位陛下真的有汉明之质、唐宣之德。



       更有着汉文帝的几分做派!



       他是在保韩绛!为了保韩绛,不惜以天子之尊,直接质问他这个臣子。



       他输了!输的干干净净,也输的不冤!



       输在错判了天子!



       这个少年天子,是真的会伪装,也善于隐忍。



       可只要碰到了他的逆鳞,他就一定会出手。



       就像现在,就如此时此刻!



       而当赵煦亲自开口,将问题全部捅开后。



       早就已经按耐不住的御史们,就集体持芴上前。



       “陛下……臣要弹劾侍御史刘挚狂悖无礼,君前失仪……”



       “刘挚指斥乘舆,孩视天子,诽谤宰执,其罪当诛!”



       “刘挚、王岩叟,公然结党,绝不可留!”



       一个个新党御史,群情激愤。



       便是旧党控制的谏院,这个时候也开始了切割行动。



       左谏议大夫知谏院赵彦若拜道:“刘挚、王岩叟,越御史之本职,违背慈圣圣旨,非议朝政,诽谤国家宰执,宜当重重贬斥,以儆效尤!”



       旧党,从来就不是一条心。



       何况,刘挚、王岩叟,侵占的是属于谏官的权柄。



       赵彦若能忍到现在,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而现在,他就必须发声、站队。



       这是立场问题,也是原则问题,也是在暗中救这两人!



       因为他将这两个人的罪名,悄无声息的从新党御史们扣上的那些看着就吓死人的罪名,变成了越职言事、违背圣旨、非议朝政、诽谤宰执。



       看着是挺吓人的。



       可至少比指斥乘舆、诽谤先帝、孩视天子、窥探两宫、公然结党这一系列罪名要好。



       刘挚和王岩叟,自然是知道轻重。



       赵彦若一开口,他们两个立刻就匍匐在地,顿首再拜:“臣等知罪……”



       按新党的罪名,他们两个哪怕能活,恐怕也得去沙门岛了。



       而赵彦若则只是要求‘重重贬斥’。



       贬官,虽然很可怕,但至少还是官,还有机会起复。



       应该留待有用之身,以图将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