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天子赐神物

作品:《 我在现代留过学

       紫宸殿中。



       宰执们已经辞拜而去,就连两宫也已经离开。



       但赵煦还留在这里,同样留在此地的,还有狄咏。



       赵煦留下狄咏,是要‘面授机宜’。



       虽然说,一个九岁的孩子给一个经年大将面授机宜这种事情,听上去很夸张。



       但考虑到赵官家们的传统,也就很正常了——自太宗以来,历代官家,都喜欢给前线大将赐阵图。



       皇帝远在汴京城的皇宫里,却还隔着千山万水,微操前线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就是先帝了。



       五路伐夏,路路微操。



       据说那个时候,每天都有十几个甚至二十个以上的急脚马递,从汴京城出发。



       以至于,道路上马递的骑士来回不息。

m.quanzhifashi.com

       此外,永乐城之战,也是微操拉满。



       既然完全不懂军事的皇帝,可以对千里之外的战事指手画脚,还要求前线的大将无条件服从!



       那么,现在一个自持聪明的小皇帝,对即将出发的大将面授机宜,也就完全合理了。



       两宫对此,更是心领神会。



       在赵煦宣布留下狄咏,要面授机宜后,就带着人回了保慈宫。



       等这些人一走,赵煦就让燕辰带人,将紫宸殿的人都清了出去。



       偌大的紫宸殿,就只剩下了赵煦身边的几个内臣,还有燕辰带着的御龙左直的禁卫。



       赵煦扭头对冯景吩咐:“去将朕准备好的东西带上来!”



       “是!”



       冯景恭身而去。



       赵煦则从御座上走下来,走下御阶,来到殿中。



       燕辰带着的御龙直一直护卫在身侧。



       “狄卿!”赵煦看向狄咏。



       狄咏立刻躬身:“臣在!”



       “卿父昔年曾平定侬智高之乱,广西地理、民风,卿比朕熟悉!此事,朕不必多言!”



       “不敢!”



       “卿履任各地,带兵出战,军事之事,朕亦不如爱卿,故此也不多言!”



       “臣惶恐……”狄咏赶紧低头。



       赵官家微操之名,盛于四海。



       大将们也早就习惯了,甚至发展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像赵煦这样摆明车马,主动表示我不干涉战略、军事的。



       历代以来,极为罕见!



       “所以,朕只教卿几个行军的小技巧!”



       这个时候,冯景已经回来了。



       他手里捧着一些粗麻布编制的布条。



       这种布条是大宋最廉价的布料,也是大多数平民百姓日常所穿的衣服材料。



       “这第一个,就是绑腿!”赵煦拍了拍手,对冯景道:“冯景,给狄爱卿示范一下如何绑腿!”



       绑腿,是赵煦在现代跟着考古队学会的技巧。



       据说是来自战争年代的经验。



       绑腿,可以提高步兵的行军效率和速度,减少肌肉酸痛,乃至于静脉曲张。



       乃是轻步兵最好的行军辅助装备。



       赵煦实践后,深以为然。



       有了绑腿,野外步行,特别是爬山越岭时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而且,绑腿的绑带,还可以在紧急时候,作为止血带使用。



       狄咏看着那些布带,然后看着冯景在他面前,拿着那些布条熟练的从鞋头开始绕着小腿平裹。



       一边裹着,还一边讲解着要点:“狄将军,此绑腿当以站着打,最为舒服……”



       “当每隔一两圈,就将绑带反面继续向上打……”



       “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一直打到腿弯处为好!”



       狄咏看着冯景给他演示的简单动作,虽然还不太懂这有什么用?



       但这是天子命人亲自示范的东西。



       哪怕是个完全无用的累赘,至少在汴京城的时候,得在全军推广。



       这是尊重!也是一种臣服!



       冯景将左腿的绑带打好,然后就当殿跳了跳。



       “将军请看,这绑腿打好后,应该和鞋子完全贴合……这样即使在野外,也不惧虫蚁叮咬腿部!”



       狄咏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他的父亲在世时,说过当年征讨侬智高时的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广南西路崎岖的山路还有虫蚁、蚂蟥的叮咬。



       郭逵、赵卨南征也深受虫蚁之害!



       所以,狄咏再看那些布条,就像看到了美人一样,眼睛都亮了!



       仅此一条,就能让军士少受无数病痛了!



       “此外,打了这绑腿后,可能最初几日有些胀痛,但数日后就会适应!”



       “而且,可以让士兵行军更加轻松!大内之中做过验证,打了绑腿的内臣,一日绕行大内数圈也不觉酸痛!”



       狄咏听着,眼睛更亮。



       若真有这样的效果,这就是神器啊!



       他立刻就拜道:“陛下恩赐,臣代上下将士拜谢隆恩!”



       若真有这样的效果。



       哪怕每天只能让大军多走二十里。



       对于贼寇而言,这也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可以让大宋军队,出乎意料的出现在贼寇无法想象的地方。



       赵煦笑了笑,道:“狄卿先别急着谢……”



       “朕还给大军准备了不少东西呢!”



       他拍拍手掌,一个被装在一个小瓷瓶里的东西,被送了过来。



       赵煦将瓷瓶拿在手中,打开木塞。



       闻了闻味道,然后就笑了起来:“就是这个清凉的味道!”



       “卿也来闻一闻……”



       狄咏接过瓷瓶,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一股带着薄荷、艾草味道的奇特香味,就扑鼻而来。给他一种清凉的快感!



       “这是?”狄咏顿时好奇起来。



       “此乃朕命御药院专门制造的一种药酒,名曰:花露水……”



       “配方就不说了,卿只需知道,此物可以用来涂抹在被蚊虫叮咬之地,便可以有效的防止伤口、瘙痒脓肿……”



       狄咏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



       赵煦微笑起来。



       刘惟简为何一直留在皇太妃阁和御药院那边,前些天才被赵煦派去审查探事司的账目?



       就是在做这个事情。



       先是解决了酒精的蒸馏技术,然后就是用薄荷、艾草、樟脑、冰片等物浸泡而来。



       花钱当然是花钱!



       一千多斤的花露水,起码就花掉了一千多两千贯。



       这还没有计算蒸馏酒的耗费。



       然而,这和大军出征的开销相比,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何况,赵煦根本不可能不亏。



       等南征结束,差不多就是夏天了。



       花露水正好趁机跟着捷报一起推出市场,大赚一笔!



       为此,赵煦已经发了手诏去了河北给宋用臣,要求宋用臣在河北,召集当地的官窑官员,烧制一批精致的白瓷瓶或者青瓷瓶。



       同时给在京窑场下了命令,同样要求烧制一批精致的瓷瓶。



       只等夏天,就收割汴京人的钱袋。



       顺便也收割辽国人的钱袋。



       北方的蚊子,可比南方凶!



       特别是草原上的蚊子!



       既然有了花露水,自然少不了高浓度的酒精。



       赵煦拍拍手掌,冯景就将装着酒精的一个瓷瓶递上来。



       “还有此物,乃是大内以秘法取酒中精华而制的酒中之精!”



       “乃是至阳之物,专克阴邪之毒!”



       “若有将士受伤,以此物用之于伤口,或可免其伤口化脓!”



       狄咏看着,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赵煦却微笑着道:“当然,此物只有医生可用,当由医官保管!”



       “这就是朕给大军将士准备的第四件礼物了!”



       “足足一百五十名随军医官!”



       去年在赵煦的请求下两宫扩招了三百名习医医生。



       这些人,随后被赵煦派去了河北,跟着宋用臣,拿着那几万青壮练手。



       同时,赵煦还将一些在现代考古队里学到的野外急救手段,让太医局的陈意简,教授给了这些习医医生。



       而工地上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伤病。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练手,这些习医医生迅速成长起来。



       现在,再从中抽调一百五十人,作为五千人的御龙第一直的军医。



       赵煦感觉,应该完全可以满足军队的医疗需求和急救需求了!



       狄咏听到,居然有一百五十名军医配给后,立刻就拜道:“陛下隆恩,臣代御龙第一将上下谢恩!”



       这是隆恩啊!



       一百五十名医生!



       且不谈到底能救多少人的性命。



       就这一百五十个医生随军,对士气的提振,就是无可比拟的东西。



       毕竟,士兵们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受了伤,没有人救治,只能哀嚎着死去。



       这是战场之外,对士气最大的打击,也是士兵们最恐惧的事情了。



       绝望、恐惧是会传染的。



       不过,狄咏对那些所谓的军医,其实没抱什么太大幻想。



       因为,大宋的医生们,对外伤基本没有什么积极作为的。



       基本都是开点伤药,然后听天由命。



       但,这也至少比士兵们在营地里,日夜哀嚎,却无人施救要好。



       最起码,怎么着也能救回一些人命。



       至少还有个安慰在!



       绝望中,有个安慰比什么都强!



       赵煦让冯景把狄咏扶起来,道:“这些军医皆乃国家人才,卿当仔细保护好!”



       这一次扩招的三百习医医生,可是将整个开封府多年来积蓄的民间医生资源给榨干了——能通过太医局考核的人,自然都是懂医理之人。



       这种人本身在民间就很少,偏偏赵煦还让太医局将三十岁以上的人,从太医局的考核里筛了出去。



       只选用那些年轻的,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的人。



       因为,只有这些年轻人才会去学赵煦那些从现代学到的急救技巧。



       但如此一来,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太医局都不可能再在开封府招考到这么多的年轻人了。



       毕竟,在大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懂医理的年轻人,一般都是读书人。



       读书人,只要还没有山穷水尽,就不会弃儒从医。



       而这些年轻人,只要活着从交趾回来。



       每一个都将成为赵煦手里的摇钱树——在大宋,名医是真赚钱机器!



       如今汴京城里,最奢遮的人家,除了那几个行会会首外,就是那几个名医家了。



       从马行街向北,更是有着一条专门的医疗街。



       遍布着汴京名医之家,间杂着无数药铺、门诊。



       这里的竞争,也无比激烈!



       赵煦上上辈子的时候,就听开封府报告过:马行街诸药店,多假弄狮子、猢狲为戏,招徕行人,聚集市民,以求卖药!



       更有一个杨家,为了在竞争脱颖而出‘锁活虎于市!’。



       为了抢流量,在店铺门前,锁着一头活老虎打广告!



       医疗的利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马行南北数十里,皆夹道药肆,多国医,咸巨富’。



       宫中的国医,都在外面开着药铺,做着诊治的工作。



       因此暴富!



       像孙家在汴京城的宅邸,就盈槛百余,比得上宰相家了!



       号称是:玉罗汉屏孙家。



       医疗的利润这么大,赵官家们又岂能不插一手?



       所以,赵煦的父皇在熙宁年间在汴京城里设局卖药,号为熟药所,岁赚十几万贯!



       激烈的医疗问题,自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



       所以,后来的蔡京,才会推动建立‘惠民医药局’,平价售卖药物,以维持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