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四章 宽厚仁圣

作品:《 我在现代留过学

       和宋用臣交代完,赵煦就领着他到了庆寿宫,与两宫说了要派宋用臣去京东路、淮南东路巡视的事情。



       这种事情两宫自是不会阻拦,欣然应允。



       宋用臣领了旨意,退了下去。



       赵煦却被两宫留了下来。



       “官家啊,有个事情,太母得和你说一下。”太皇太后将赵煦叫道面前,打量着赵煦的神色,轻声说道。



       但神色却有些兴奋,隐隐约约,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味道。



       “太母何事?”赵煦微笑着,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唉!”向太后拉着赵煦的手,道:“官家听了莫要生气。”



       赵煦眨着眼睛。



       “严守懃上奏说,故宰相、金紫光禄大夫、郇国公王珪之子王仲修在华阳老家守孝期间,与妓女往来……”向太后在一旁忧愁的说道。



       王珪,再怎么样也是故宰相。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现在闹出这种事情,对向太后来说,太丢人了。



       赵煦啊了一声:“怎会如此?!”



       然后他就问道:“可有实证?”



       向太后叹息一声:“知成都府蒋之奇言,人赃并获,证据确凿……”



       自然,这只能是严守懃的功劳。



       不然,蒋之奇吃饱了撑着,怎会去盯着王家?又怎会这么积极的去抓王仲修的把柄?



       要知道,王珪虽然死的很离奇。



       死后更是连个谥号都没有捞到,但是他终究是宰相!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对一个宰相家的子孙,穷追猛打,赶尽杀绝。



       只能是代表着宫里的内臣使了力气。



       太皇太后观察着赵煦的神色,说道:“官家,那王珪本就获罪于天!”



       当初,要不是官家和太后拦着,依她的脾气,王珪早就剥麻了。



       对王珪,这位太皇太后是恨之入骨的。



       而且,这种恨还夹杂着对爱子赵颢的担忧。



       自然,太皇太后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对王珪及其家族猛烈出击。



       “如今其子更是做出如此不孝之事,官家不可再姑息了!”太皇太后表面平静的说道。



       对士大夫而言,孝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王仲修现在闹出这种事情,社死是肯定的。



       但太皇太后却不肯满足。



       王家不死绝,她心中实在难安!



       毕竟,官家眼看着是越来越大。



       在官家成年前,不把王家搞死,搞绝种了,万一王家人将来在官家面前胡说八道怎么办?



       只是想到这里,太皇太后脸上的寒霜就更加冷冽了。



       赵煦微微吁出一口气,迎着太皇太后的眼神,道:“太母,郇国公终究是宰相,应该有些体面!”



       王家,赵煦怎么会放过?



       就算不提他和王珪的仇。



       单单就是王珪死后,王仲修等人,从汴京城带回老家的那些财富,就让赵煦惦记至今。



       那可是起码一两百万贯的泼天财富!



       顶的上好几年的茶税了!



       若是可以将这些财富都拿到封桩库里,那么今年淮南赈灾甚至是开港的本钱就都有了。



       不当家,怎知柴米贵?



       赵煦很清楚的,国家到处都需要钱。



       打仗要钱,赈灾要钱,搞建设就更要钱了。



       冗官、冗员、冗兵,还是得拿钱养着。



       所以,赵煦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搞钱。



       他每每只要想起王家还有那么多钱,心里面就跟猫抓了一样难受。



       朕的钱!都是朕的钱!



       自然,他不能让王仲修就这么完了。



       须知,王仲修若就这么完了,那么王家的其他人就有可能和王仲修切割,断尾求生。



       甚至从此夹起尾巴做人。



       若是如此,这让赵煦怎么办?



       还是留着他,宽宥他比较好。



       太皇太后看着赵煦乖巧的模样,也看着他那双充满着祈求的眼睛。



       心就不由得一软。



       “官家啊!”太皇太后叹道:“你就是太仁圣了!”



       这个孙子,对先帝留下的那些大臣,总是曲意优待。



       蔡确出知福建,章惇出镇广西。



       都是如此。



       就连那王珪,也因此沾光。



       不然,以王珪之罪,早该被剥麻甚至追毁出生以来文字了。



       这是好事!



       说明这个孙子非常重感情!



       他现在既然连先帝大臣的后代犯错,也愿意宽宥。



       那么将来,也必定可以善待、优待两位皇叔和高家。



       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就握着这个孙子的小手,语重心长的道:“官家啊,古来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身为天子,仁圣是好的,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春秋有郑伯克段于鄢……官家应当引以为戒!”



       “这有时候啊,爱护大臣,就应该敲打!让其知道分寸,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



       说着太皇太后就想起了那个她以前疼爱不已的小儿子徐王赵颢。



       赵颢迄今还被圈禁在亲贤宅的东宅反省。



       根据被派去服侍徐王的内臣回来报告说,徐王在东宅常常发脾气,动辄打骂身边的人。



       甚至还曾有过‘怨望之语’。



       哪像官家。



       仁圣、孝顺、聪俊、宽厚……



       赵煦低下头去,很认真的说道:“太母,孙儿知道的。”



       “谁对孙臣好,谁是孙臣的亲人,孙臣心里面都明白的。”



       太皇太后顿时就笑起来:“这孩子啊!”



       确实,这个孩子除了对那些先帝的元辅大臣,有着感情,会刻意照顾外,也就是对高家、向家有着亲情了。



       其他人?



       他是真的能下得了手,也是真的会下死手的。



       旁的不说,要不是两位太妃出面求情,驸马都尉郭献卿就差点被他当了典型了。



       即使如此,郭献卿至今依然在太学之中读书。



       于是,太皇太后放下心来:“官家心里面明白就好。”



       向太后在旁边看着,一直保持着微笑。



       等到这祖孙说完话,她才问道:“姑后,这王仲修如何处置?”



       赵煦立刻抬头,眨着可爱的眼睛,看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不由得心中一软,便道:“念在郇国公乃是先帝宰相的份上,这一次就姑且从轻发落吧!”



       “王仲修守孝行为不端,夺一官,勒停!”



       这就是给与降一级,并停职检查的处分了。



       相对王仲修犯下的罪行来说,这样的处分简直就是温柔至极。



       因为按照传统,不孝之人,肯定会被追夺出生以来文字。



       现在王仲修,却仅仅只是夺一官并勒停。



       只能说天恩浩荡,无论谁来评论,都得对赵煦大唱赞歌。



       不会有人知道,赵煦这个对王家宽宏大量,多次出手相救的官家。



       其实想的是让王家灭门,并将王珪贪污所得的那一两百万贯,统统揣进自己兜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