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章 战前(1)

作品:《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宋元祐元年,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八月辛丑(十六)。



       天都山下的兀卒行宫。



       梁乙逋终于收到了,来自兴庆府的通报。



       宋庭除了答允,增开三个边境榷市外。



       拒绝了其他一切大白高国的合理要求。



       不止拒绝了,大白高国的交子提议。



       还拒绝了,增加青盐在宋庭销售额度的合理建议。



       梁乙逋得报之后,心中大喜不已。



       因为这就是他想要的开战理由!



       他一直被国中各种势力阻挠——嵬名家的很多人,还有他那个妹妹,都在反对开战。



       道理、困难是一个比一个多。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什么国中困乏、军民缺粮。



       什么仁多家叛乱,诸军未安。



       可在梁乙逋看来,都是放屁!



       国中现在是难!



       但有毅宗(李凉祚)的时候难吗?



       毅宗襁褓即位,又要面对南蛮和北虏的敌意。



       尤其是北虏的兵锋,一度打到了兴庆府。



       但那又怎样?



       还不是撑了过来?!



       说到底,兴庆府的虫豸,不就是怕他在战争中,赢得威望吗?



       “哼!”梁乙逋捏着手中的文字:“妹妹啊妹妹……”



       “你终究是嵬名家的人了啊!”



       “却也不想想,野利家和没藏家的前车之鉴!?”



       野利家、没藏家,都是大白高国过去的外戚强权大族。



       如今,这两個昔日显赫一时的家族,除了逃去了南蛮,天天在那边发誓要报仇的余孽外。



       这两个家族在大白高国的一切印记都已经被抹去。



       特别是没藏家!



       没藏家的人,对大白高国,还不够忠心吗?



       毅宗襁褓里即位,要不是靠着没藏太后的保佑拥护,要不是国相没藏讹宠,左右周旋。



       大白高国早亡了!



       但毅宗对没藏家是怎么报答的?



       勾引没藏家的儿媳梁氏,又外结大将,利用梁氏传递消息,查探虚实,趁没藏家不备,发动忽然袭击。



       没藏家被连根拔起!



       毅宗甚至连自己的原配发妻,也直接赐死!



       那个蠢妹妹,也不想想,去年的时候,要不是姑母还在,要不是他这个哥哥拼死作战。



       她现在能在兴庆府称制吗?



       怕不是早被秉常那个白眼狼赐死了,连骨头都已经烂掉了!



       这样想着,梁乙逋便看向他面前的诸多大将,沉声说道:“方得太后传书,南蛮悍然拒绝了我朝的诸多‘友好提议’!”



       “不止不给交子!”



       “就连增加青盐供给也不允!”



       “他们只给大白高国增开三个榷市!”



       “三个榷市!”



       “南蛮给大白高国的好处,甚至还不如吐蕃人!”



       “自今年春天以来,南蛮甚至在和吐蕃的贸易中,使用了不含杂质的铁钱,还允许吐蕃人,直接在南蛮榷市采买铁器,用于耕作!”



       这是事实。



       当然只是部分事实,南蛮实际上只允许用不含杂质的铁钱,向吐蕃的溪巴温、温溪心两部交易,也只允许这两人治下,在熙州登记的商贾、商队,采买铁器。



       但这已经够了!



       “大白高国,难道还不如吐蕃羌种?”他问着在场的所有人。



       在场的所有党项贵族,被他的语言鼓动,一个个气血上涌,愤慨不已。



       是啊!



       大白高国,难道还不如吐蕃羌种?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必须惩罚!必须惩罚!



       让南蛮乖乖的坐到谈判桌前来!



       于是纷纷振臂高呼:“南蛮卑鄙可恨,请国相下令吧!”



       梁乙逋的几个亲信,趁机鼓噪起来:“开战!开战!”



       瞬间,所有人都像疯魔一般,高举双臂:“开战!开战!”



       梁乙逋抬起手来,众人才慢慢安静下来。



       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梁乙逋才看向他们,道:“打,当然是要打的!”



       不拔掉兰州这个钉在黄河边上,虎视眈眈的觊觎着卓罗和南以及右厢朝顺这两个肥美之地的钉子。



       大白高国,就永远会被锁在黄河北岸。



       但是,五次兰州会战已经证明了,面对南蛮的堡垒和坚壁清野,大白高国很难有什么机会。



       秉常御驾亲征,五十万大军围攻兰州,却依然大败而归,就是明证。



       “不过,我们需要先调动南蛮的精锐主力!”



       他走向前去,一张用羊皮缝制的地图,就被人撑开。



       他的视线越过直面的兰州,看向横山,看向另外一个战略要点。



       那个和兰州一样,钉在了西寿保泰监军司眼皮子低下,像眼睛一样盯着灵州城的南蛮堡垒——定西城!



       此地,古属陇西,乃是横山、天都山以及秦岭的交汇处。



       战略意义,不言而言。



       欲打兰州,必拔定西城。



       不拔定西城就打兰州,只会被南蛮前后夹攻。



       五次兰州会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想要打定西城,那就不仅仅要面临,南蛮熙河路的援军,其环庆路的兵马,也会拼死去救。



       所以,必须先将南蛮的熙河路和环庆路的兵马引开。



       熙河路的兵马,有青宜结鬼章牵制。



       环庆路的兵马,就必须有人吸引!



       “阿继!”梁乙逋看向一个党项贵族,此人是去年倒戈梁乙逋,背刺秉常的嵬名家贵族之一,事后论功行赏,升任西寿保泰监军司监军。



       “末将在!”嵬名阿继出列匍匐。



       “我欲命汝率部会同祥佑监军司、清远监军司等部攻打南蛮的环州!”



       “务必将南蛮环庆路的精锐骑兵,拖在环州附近,不可使支援熙河!”



       南蛮的环庆路,去年上任了一个新的文臣经略使。



       似乎是叫章楶的。



       无名之辈!



       不足挂齿!



       在梁乙逋看来,他用三个监军司的兵力,围攻环州。



       这个南蛮的文官,恐怕会被如此浩大的阵势吓得尿裤子。



       甚至可能不战而逃也说不定!



       当然了他清楚,不能赌这样的小概率事情。



       所以,嵬名阿继,只要拖住南蛮环庆路,并将其陕西各路的兵马,都拖在原地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将熙河路孤立出来。



       然后,等青宜结鬼章开始行动,其熙河路兵马,也会被吸引。



       “乾盛!”梁乙逋继续点名。



       “末将在!”西夏卓罗和南监军司副监军梁乾盛出列匍匐。



       “待阿继出兵后,汝率部出啰庞山,向兰州方向大张旗鼓,制造声势,打我的旗号,宣告四方,让南蛮以为我军欲直取兰州!”



       “诺!”



       “勒讹!”



       “汝将兵向北,过黄河,制造声势,做出欲攻邈川的样子,吸引南蛮支援邈川。”



       这些都是幌子。



       派出去的,也都是模仿南蛮的保甲法,组织起来的兵马。



       党项人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自尝到了王安石变法组织起来的保甲户、弓箭手们的厉害后。



       党项人就在其国中,开始抄作业。



       他们换了个名目,叫做:抄丁。



       而且,党项人还在保甲法的基础上,疯狂魔改。



       大宋保甲法是两丁抽一。



       他们也是,但是,党项人规定,抽丁之后剩下来的那个,遇到战争,也必须随军,只是不作为战兵,而是‘负担’。



       也就是打杂。



       除了抽男丁,党项人为了壮大声势。



       不在哺乳期的妇女也会被命令上战场,跟随大军作战。



       发展到现在,党项人每有大战,都是起全境丁口。



       老弱妇孺,全部带上。



       不管有没有用,起码能帮助放牧,做些军队的辅助工作。



       像是铁鹞子,虽然总人数一直三千上下。



       但在战争中,为铁鹞子服务的辅助丁口,多达两万!



       对党项人来说,这样的全民总动员,虽然是一种无奈下的选择。



       但也是一种极为合理的政策。



       因为,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只要杂兵足够多,那么哪怕败了,精锐主力也能从容撤退,保留元气,可以下次再来。



       毕竟——十几万人马,散落在旷野上。



       哪怕是十几万头猪,南蛮一时半会也抓不完啊!



       所以,虽然五战兰州皆败北。



       但党项元气未伤!



       丢掉的,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就连青壮,也能跑回去七八成。



       至于精锐更是除了战斗损失,基本都能撤回去。



       而一旦打赢了,那么,几十万的人马,就能迅速的搬空南蛮一个繁华大城的一切财产。



       同时,这么多人,就地筑城、筑垒,也是很好的办法。



       对党项人来说,这个战法,只有一个问题——粮草补给。



       所以,他们每次出战,都必须速战速决。



       最好在一两个月内解决战争,不然,一旦拖下去,就极为不利。



       这一点,梁乙逋心知肚明,而且他也知道,南蛮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大白高国的这个特点。



       自然,他也相应的,做出了改变。



       这就是战争。



       双方都在学习,也都在进步。



       没有人会在犯错后,失败后不知道吸取经验教训。



       所以,此番梁乙逋就做出了他深思熟虑,并反思了五次兰州会战与定西城大战失败的教训后,总结出来的新战法。



       必须将南蛮的坚城要塞和其后方的援军分割孤立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攻克坚城。



       不然,南蛮据城而守,其援军源源不断赶来。



       他们甚至不需要打。



       只要坚壁清野,大白高国就受不了,只能撤退。



       一旦撤兵,就是噩梦!



       “至于其他诸将随我举兵于南牟会!”



       ……



       环州。



       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司行辕所在。



       在梁乙逋眼中,被认为是‘无名之辈’,不值一提的软弱文官,甚至有可能被吓得尿裤子的章楶,此时正在和来访的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下棋。



       两人都是下棋的高手。



       黑白二子错落之间,互相给对方挖坑。



       就等着对方犯错,然后从容吃掉对手的大龙。



       可惜,两人都是很稳健的谨慎人格。



       所以,都很小心的避开了对方的坑。



       “质夫棋力果然不同凡响!”下了一个时辰后,范纯粹终于投子认输:“某不如多矣。”



       章楶笑眯眯的看向范纯粹:“多蒙德孺承认,老夫胜之不武。”



       但手却已经在开始数自己赢了几目了。



       范纯粹见着也不恼怒,而是问道:“前时,在下曾得质夫书信,言及‘浅击’之法,真乃是大善!”



       “此番冒昧来见,就是想请教质夫兄,浅击的方略。”



       范纯粹和他爹范仲淹一样,是一个坚定的防守反击主义者。



       所以,他自去年到任陕西以来,就一直在上书朝廷,谈论对西夏的作战要略。



       朝廷对此非常重视。



       据说连官家,都亲自看了他的奏疏,还御笔亲批,送与诸路将帅传阅。



       这让范纯粹大受鼓舞。



       这个时候,他收到了章楶的信。



       他和章楶是老笔友了,二十年来,两人书信不断。



       至于为什么章楶会和范纯粹成为笔友?



       这事情得怪苏轼!



       苏轼和章楶非常要好——两人是通过章惇认识的。



       但后来,苏轼觉得章惇是个疯子,不想跟他玩了,反而是章楶,人长得帅不说,文章诗词还写的贼好,于是两人无话不谈,尤其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的日子里,章楶正好一直在地方为官。



       而且,章楶和苏轼特别有缘。



       苏轼被贬黄州,章楶在荆湖北路担任提刑官。



       所以,经常去黄州看望,还互相写诗唱和。



       像章楶写《水龙吟.杨花词》,苏轼就写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帮着章楶在文坛狠狠的扬了一波名。



       这就是为什么,苏轼朋友多的原因了。



       大胡子这个人除了嘴巴臭以外,真的没毛病。



       而且还特别讲义气!



       王诜死了这么久,他生前的朋友没有一个敢祭奠的。



       就大胡子敢在家里面设祭。



       别人劝都劝不住!



       好在,苏轼啥事都没有,这让他的家人朋友,松了一口气。



       也是自那以后王诜的朋友才慢慢的敢设祭了。



       其子也才敢在家里供奉亡父牌匾。



       所以啊,苏轼如今在登州,能号召那么多人聚集。



       能有那么多富商,想当榜一大哥。



       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胡子这个人,是真的知恩图报,也是真的很有人格魅力。



       他要不键政,光靠朋友们吹捧、扬名,早升待制了!



       说回苏轼和章楶,在黄州的那段岁月,因为章楶经常去看苏轼,甚至邀请苏轼到武昌、襄州游玩。



       所以大胡子就开始感动了。



       他一感动就开始到处介绍——章质夫是我的好朋友啊!



       就这样,章楶和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兄弟混熟了。



       尤其是范纯粹,两人私下书信往来十多年,早成知己。



       这倒不是苏轼的功劳。



       而是两人熟悉后发现——知己啊!



       都喜欢军事,也都喜欢防守,而且,都喜欢土木打灰。



       十来年里,两人书信互相交流打灰经验。



       研究各种筑城手段和方法。



       虽然没见过面,但却早已好似兄弟一般。



       但章楶调来环庆路,范纯粹出任陕西转运使。



       这两人就和新婚夫妻一样,如胶似漆的贴在了一起。



       天天凑在一起研究筑城、筑垒。



       也正是靠着两人的头脑风暴,才有了之前范纯粹上书朝廷的那些方略。



       如今,章楶又想出了浅击之法。



       范纯粹那里还坐得住?



       直接从长安来到环州请教了。



       “德孺也觉得老夫的浅击之术,或能有效?”



       “何止有效!”范纯粹激动的道:“必有大用啊!”



       在范纯粹看来,章楶的浅击之法,简直是陕西各路宋军量身定做的必胜法宝!



       为什么?



       因为招招都是冲着党项人的命门去的!



       章楶见到范纯粹的模样,也是大受鼓舞,于是拉着范纯粹的手,道:“既德孺都以为,老夫之法或能有用,不如,你我今夜就在此效仿秉烛夜谈,然后抵足而眠?”



       “善!”



       范纯粹巴不得如此!



       于是,这一天,两位大宋的防守大师,在环州城的官署中,交流了一整天。



       到第二天,两人还意犹未尽。



       两人互相补益,拿着过去战例和经验,相互讨论。



       很快,他们就觉得纸上谈兵不过瘾了。



       索性到了经略司的官衙,命人取出朝廷送来的环庆路沙盘,开始复盘各种战例。



       这两位大人物的讨论,很快就吸引了其他在环州的文武官员的注意。



       于是,无数人参与进来。



       一时,环州城中的文武,都以能参与到经略相公和转运的讨论中为荣。



       在这个过程中,章楶的浅击思想,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环州文武的大脑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