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40、我想坐上牌桌

作品:《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汇报……又是汇报……



       庭院中,夏日炎炎,堂屋里,袁立却猛地有了似曾相识的预感。



       恍惚间,回想起那上次,赵都安上门禀告的那个夜晚。



       自己刚长篇大论,劝慰对方不要急,说周丞的马脚不好捉,你就说找到了……袁立心头一跳,板起脸来,微微皱起眉头:



       “枉杀朝廷重臣,违法乱纪,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久居上位,袁立见惯了太多夸大上报的下属。



       赵都安虽能力不俗,但终归年少,或许的确捉到了一些线索,但“枉杀重臣”四个字,却不是能随便乱用的。



       因此,这句话多少带了些敲打的意思在里头。



       赵都安苦恼道:



       “下官方才沉默,就是在想,不知下官找到的罪证,算不算袁公口中,不被追究的‘小事。毕竟,只是涉及区区一位大理寺少卿,一位御史,以及十几个受牵连官员的死罢了。’



       袁立听到他前半句,身躯悄然放松,以为的确非是大事。

m.quanzhifashi.com

       可等听到后半句,这位权倾半座朝野的大青衣蓦然抬头,手中端着的茶碗倾斜,溅出些许茶汤也不顾。



       区区?



       十几位官员的死?



       他愣了下,怀疑自己听错了。



       等看见赵都安笃定自信的神态,呼吸微紧。



       此刻,饶是以他的城府,也难以遏制,脸上浮现少许错愕,但很快收敛,沉声道:



       “说清楚!”



       “是!”赵都安不再贫嘴。



       当即一五一十,将同僚如何发现缺失的卷宗,他又如何寻到薛琳后人,得知旧案真相的过程讲述完毕。



       袁立安静聆听,期间不曾打断。



       等他叙述完毕,这位现任的御史大夫坐直身体,目光凌厉:



       “那后人所述,你可相信?”



       赵都安斩钉截铁:“下官认为,此事必有蹊跷。”



       袁立站起身,缓缓在堂中踱步,似在思索,片刻后叹息道:



       “薛琳此人,我昔年也有耳闻,虽无缘打交道,但也知其风评,后来听闻入狱,也觉惋惜。至于太监王震……哼。”



       他冷哼一声,对其评价溢于言表,颇为不耻。



       赵都安也早起身,眨眨眼:



       “袁公既也听过这件事,不曾查过?”



       袁立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十三年前,我还在外地做官,等回京时,早过去数年。”



       原来如此。



       袁立与薛琳又没交情,隔了那么多年,有多无聊才会去深究当年的旧案。



       若非海棠为立功去查,若非女帝下发命令,这件旧案只会尘封在暗无天日的案牍库中,直到被人遗忘。



       赵都安恭敬道:



       “下官正是查到此处,发觉若想寻到被抹除的线索,仅凭我一人,实在艰难。



       尤其涉及打通各個衙门关窍,非诏衙所长,故而斗胆登门,想请袁公施以援手。”



       袁立却不意外,沉默了下,说道:



       “给我一个理由。帮你的理由。”



       一件“前朝”的旧案,上任御史中丞审判,先帝御笔盖棺定论。



       哪怕错了,但袁立也没有为此大动干戈的理由。



       赵都安没有犹豫,说道:



       “据下官所知,周丞与李彦辅相交甚密,其执掌三法司之一,都察院办的许多事,也要受其制衡。”



       正如当年,薛琳可以反复驳回都察院覆审的案件,今日的周丞,对袁立也起到遏制作用。



       赵都安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周丞也是袁立的敌人,若能取缔,于都察院好处巨大。



       袁立居高临下盯着他,眯眼问道:“就这样?”



       赵都安垂眸点头:“就这样。”



       堂内一时安静。



       旋即,方才一副威严模样的袁青衣忽然笑了,眸中的凌厉也转为欣赏。



       他迈步,重新坐回了椅中,轻声道:



       “我以为,你方才会借陛下给你的任务为理由。”



       赵都安却认真摇头:



       “这是陛下给下官的任务,不是给袁公的任务。”



       按照道理,女帝既命赵都安调查,便是“皇权特许”,他完全可以命令都察院配合。



       否则,便可上奏女帝告状。



       但道理,也只是“道理”。



       赵都安前世走出校门时,也曾以为“有理走遍天下”,凡事总要争个对错。



       工作后,却发觉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从来都与“道理”二字无关。



       “对错”二字,也只对当事人重要,而外人从不曾在意。



       正如穿越前他在电影院看《飞驰2》,剧中沈腾声泪俱下,说自己不在乎名次,但要的是清白。



       但哪怕是电影中的世界,也不曾在意这些,只在乎结果。



       他当然可用告状女帝威胁袁立出手,但那样便是为自己树立强敌,且对解决问题有害。



       所以,哪怕袁立追问,他也从不提“女帝”半个字。



       只讲斗倒周丞,都察院会获得怎样的利益。



       袁立听了,眼中欣赏之色愈浓。



       倘若赵都安借女帝名义,那他也会予以帮助。



       以他的心胸,也不会因此就对赵都安厌恶,生出芥蒂。



       但……心中对其评判,却必然会降低数个等级,认为其未来成就必然有限。



       混迹朝堂,若不懂拉拢盟友,哪怕得势一时,但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很好,”袁立思忖片刻,道:



       “扳倒周丞,的确于我有利,但若案子并非伱调查的那般,或寻不到足够的罪证,那都察院的介入,则会与大理寺撕破脸。



       届时,与周丞交恶的后果,则要都察院来担。”



       风险确实有,但若成了,收益也巨大……赵都安没吭声,静待下文。



       袁立沉吟了下,笑道:



       “所以,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其一,此案所需的一切,我都可予以全力帮助,甚至,哪怕罪证不足,本公也可帮你‘补足’,周丞因此予以的任何反击,本公也可全部替你抗下。



       你可尽享成果,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但……最后若成,功劳你只能占小份。”



       言外之意:



       袁立也认定,这是个好契机,他愿意出手,对付周丞。



       但胜利果实中的绝大部分,都必须给都察院。



       “第二个选择呢?”赵都安询问。



       袁立缓缓道:



       “至于第二个,你需要的那些,我也会提供,帮你拿到。但也只限于此,之后如何斗倒他,仍是你,或者你背后的诏衙来做。



       周丞后续的一系列反击,也都由你独自承受,本公不会替你遮风挡雨……



       但相对应的,若成了,功劳你占大部分,都察院只要一部分即可。你可以慢慢思考,再给我答复。”



       “不用思考,”赵都安没有犹豫:



       “下官选第二个,请袁公成全。”



       袁立静静审视着他,提醒道:



       “你可要想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你若调查下去,哪怕可以隐瞒一时,但迟早会被周丞得知。



       到时,一位三品大员的全力出手,哪怕你有马阎护持,但也不是好受的。



       就如当初的裴楷之,若无本公在前头,你早已被他丢入刑部大牢。



       不要以为,穿了一身锦衣,那些朝堂上的重臣,就拿你束手无策。”



       赵都安语气真诚:



       “多谢袁公提点。下官很清楚,裴楷之能倒下,是因整个都察院出手。



       若只我一个,哪怕策反了吕梁,离间了那对翁婿,也没有任何用处,只会被反应过来的裴楷之捏死。但……”



       他语气一顿,抿了抿嘴唇,缓缓道:



       “但……那时,我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使者。如今,已然不同。



       当然,我知道,一个区区梨花堂缉司,与周丞这位堂堂九卿相比,仍旧如一蝼蚁……可是……”



       他忽然笑了,笑得有些桀骜,有些凶狠,有些野望:



       “可是,我也想做一次棋手。”



       棋手!



       裴楷之一案中,赵都安虽自喻“棋手”,但终归只是棋子,袁立才是执棋的那个人。



       执棋者,才能吞掉最大的那块蛋糕。



       但这次,面对周丞这块肥硕丰腴的蛋糕,赵都安掂量了下自己手中有限的势力底牌,有点跃跃欲试了。



       倘若庙堂斗争,是一场无尽的牌局,女帝是发牌的荷官。



       那么赵都安这次,想踮踮脚,坐上牌桌。



       “袁公当初,曾教导我,既想立功,与其盯着小鱼小虾,不如博一次大的。这个道理,我听进去了。”赵都安说道。



       安静。



       炎炎夏日,庭院中的炽日,似都不如少年眼中锋芒明亮刺人。



       袁立静静看他,眼角鱼尾纹忽然愈发细密,好似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好,”他忽然朗声大笑,继而宽松的袍袖一挥:



       “如你所愿!本公这次,倒要看看,你这小小缉司,能否咬死大象。”



       赵都安恭敬行礼:



       “多谢袁公成全。”



       袁立瞥他:



       “要本公帮你查哪些,呈上来吧。”



       赵都安从怀中,将那份卷宗资料的最后一页。



       也就是当年,周丞盖章,上头记了密密麻麻名字的那张纸双手递上。



       “请袁公帮忙,搜集这件案子当年的相关案牍。



       以及纸上这些或当年在都察院,刑部任职,参与了案件审判,或是被牵连入狱的大理寺官员如今在何处。



       若是死者,其直系后人有哪些……



       虽说许多卷宗被‘消失’,但这么大的一件案子,必然留下诸多无法抹除的痕迹。



       我要的,便是将这些早已分散,打乱,埋藏在旧日尘埃中的证据,重新汇集起来。



       以此汇成足以将周丞钉死在公堂上的铁证。”



       袁立抬手接过,垂眸一扫。



       那密密麻麻,遍及各处衙门,乃至京城之外的诸多令海棠与张晗头疼无比的线索。



       在这位当朝一品眼中,却好似全无阻碍。



       “来人。”



       袁立唤来一人,正是时刻伴随其左右的那名“袁家车夫”。



       将赵都安所需转述了一遍,末了道:



       “明日之前,将一切搜集完毕,送到梨花堂,记得,小心些,不要惊动外人关注。”



       雷厉风行,霸气侧漏。



       “遵命。”那名袁家车夫拱手下去,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赵都安愣了下,忙道:“其实,也不用那么急……”



       毕竟那么多名字,涉及诸多衙门地方。



       袁立却只神色平静,淡淡道:“一日足矣。”



       赵都安心驰神往。



       令诏衙三座堂口束手无策的难题,袁立只一句话,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