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60、修文馆来了个年轻人

作品:《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一场小雨过后,梨花堂的梨子成熟了。



       这是赵都安回衙门后发现的。



       因是种了许多年的树,硕果累累,赵都安大手一挥,小秘书率领一群官差,集体转职果农,摘下好几大筐。



       这日清晨,赵都安迈步进入饭厅。



       一眼就瞅见圆桌旁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围着一只汤碗打转。



       “大郎,你来瞧瞧,按你吩咐熬煮的,却不知你说的‘冰糖雪梨’是不是这模样?”



       尤金花看见他,眸子一亮,略有些忐忑地道。



       “我来看看。”



       赵都安走过去,观察了下切开的梨子,在糖水熬煮中已变了色。



       大虞的糖霜产业还算发达,但冰糖杂质太多,远不如后世,多少影响了外观。



       赵都安捏起勺子,盛了一口,放入口中。

一秒记住m.quanzhifashi。com

       旁边,两张漂亮的脸蛋盯着他,尤金花忐忑中夹杂期待。



       赵盼秋水般的眸子中,是跃跃欲试。



       “怎样?”



       “唔,还不错,火候正好,”赵都安笑道,“你们也都尝尝。”



       二女也对这道闻所未闻的新菜式颇感好奇。



       娘俩一人一只汤勺,盛了连汤带梨到碗里,小心吃下。



       品尝片刻,母女两个眸子同时一亮,眼睛弯成月牙:



       “呀,甜滋滋的……”



       “娘你净说废话,放了糖霜的。”



       “大郎研究的吃法真新鲜。”



       “吸溜吸溜……”



       赵都安坐在主位,看着两名女眷吃的起劲,恍惚有种投喂猫儿的既视感,心情也明媚许多。



       尤金花盘起的发髻上,横插着他送的那只沉甸甸的宝钗,因形状是一条条黄金铸造盘绕的“树枝”,被赵都安起名“金枝”。



       末端金片一晃一晃的,搭配墨绿长裙,白腻肤色,也显出几分贵气。



       从打乞巧节送她,便成天戴着,逢人便笑,好似显摆一般。



       至于赵盼,少女却没戴那只因有一片片翡翠叶,被起名“玉叶”的钗子,两相对照,顿时失色许多。



       “今日有要事出门,我要洗净的那筐梨子呢?”赵都安问。



       尤金花立即命人取来,满满的一筐,肥瘦合宜。



       ……



       饭后。



       赵盼回到卧房,少女坐在梳妆镜前。



       拉开抽屉,小心翼翼取出被红布包裹的很好的“玉叶”宝钗,然后认真地对着铜镜,将钗子插在发间。



       双手捧着因发育期,略显消瘦的脸颊,左看右看。



       又换了几身衣裳搭配,在屋中站起,徐徐转圈,丝毫不厌倦。



       “果然好看了很多。”清丽少女眉头舒展,雪腮红妆,心思飘远。



       有点后悔早上因羞耻而没戴,大哥频频看向娘亲,却对她少有关注。



       ……



       赵家门外,赵都安出了家门,今日外头却没有车夫“小王”。



       他径直迈步,到街口静默等待。



       好一阵,远处才有一辆低调奢华马车驶来,缓缓停下。



       赵都安弯腰拎起一筐梨子,迈步钻进车厢,大大咧咧坐下,笑道:



       “莫昭容,咱们又见面了。”



       女官袍服,头戴无翅乌纱,气质冷艳,极具‘中性美’,眉心点缀梅花妆的“女子宰相”平静地看向他。



       轻轻点了点头,算是见过。



       等视线落在那一筐梨子上,不由颦眉:



       “赵使君该知今日要去什么地方,你拎这东西做什么?”



       赵都安笑呵呵捡出一只青梨,递给她:



       “堂口自家产的,拿去给学士们解渴,昭容也尝尝?”



       “呵呵,不必了,”莫愁敬谢不敏,淡淡道:



       “修文馆可不缺几个梨子。”



       “不一样,不一样,礼轻情意重嘛,”赵都安笑了笑,“再说,诏衙里自产的梨子,天底下也就我这独一份了。”



       莫愁没接茬,一边命车夫动身,一边略有不悦道:



       “赵使君的宅子太偏了些,一来一回,浪费太多时间。”



       赵都安的宅子,还是爷爷攒钱买下的,父亲一辈翻新过,但地段距离皇宫确实不近。



       毕竟京城房价贵,不是什么人都能住“内环”,赵都安手里的几千两也不够买新房的。



       “呵呵,京都居,大不易,比不得莫昭容打小住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



       赵都安靠坐在她对面,小小阴阳了下。



       伱会缺钱?不会贪?



       莫愁对他的这话半点不信,道:



       “说正事,今日修文馆正式召开,陛下特命我接你过去,见见世面,董太师和陛下今日都在,到地方你看着就好,不要乱插嘴,耽搁了大事。”



       “大事?”



       赵都安自顾自,啃起了梨子,好奇道:



       “第一日见面,不是该寒暄下,互相熟悉么?能有什么大事?”



       莫愁瞥了他一眼:



       “你以为陛下的时间很多么?会抽出宝贵时间,与一群学士寒暄闲聊?



       那些人,之前或多或少,陛下都已了解过了,董太师也召集他们见过不止一次,一些规章上的东西,早已都知晓了。



       今日说是开馆,却已是正式地商议一些王朝大事。”



       “比如?”



       “比如,新政。”莫愁正色道:



       “先帝在位数十年间,对朝堂约束不严,故而,落到陛下手里时,已是千疮百孔,弊病累积,如此一来,就需推出新政。



       这也是修文馆开馆后,除了为陛下分忧,处理一些不重要的奏折公务外,最重要的一件要紧的大事。



       不然,你以为,之前陛下频频对朝臣动刀,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新政铺路,扫清阻碍……赵都安明悟。



       收起了些许游玩的心思。



       所以,今日开馆,比他预想中更重大,是一群学士才俊献言献策,商讨制定新的国策么?



       “明白了?”



       莫愁看向他,叹道:



       “所以才叫你不要乱插嘴说话。



       我都不理解,陛下为何肯准许你一個武夫过去旁听。



       涉及新政,凡入馆内,参与今日议政的,都必须守口如瓶,予以保密,这也是我要跟你强调的,今日馆内发生的一切,都不许透露出去。”



       赵都安这下也认真了几分,说道:



       “那馆内有哪些人,我总该知道吧。”



       “这是入馆学士名册。”莫愁递过来一个册子:



       “凡入馆者,无论之前身份如何,都获封‘修文学士’,第一批入馆的,一共八人,算上董太师,才九人。”



       这么少?



       赵都安诧异,不过转念一想,也不意外。



       真正涉及大事的决议,除非是投票,否则从古至今,也都只是几个人的决断而已。



       他翻开册子,入目第一个名字:



       韩粥。



       马车摇晃。



       莫愁解释道:



       “这八人里,最重要的,便是前三个,这韩粥,乃是寒门出身的状元,在翰林院任职编撰,有第一才子美誉,诗词文章且不必说,都是小道,其人颇有智慧。



       这几年,虽未担任官职,却屡次外出各道,各府,甚至田间地头,观摩走访,其学识深被董太师欣赏。”



       第一才子么……



       赵都安又翻开第二页,看到了个熟悉的名字:



       王猷。



       莫愁说道:



       “这是礼部尚书家的公子,王家乃是大虞朝数百年的大族,门第显赫,王猷才学自不必说,父亲更是书画大家,只是……此人眼高于顶,颇有‘名士’脾气,为人高傲,且门第之见极深。”



       让我别得罪呗?大宗族门阀子弟?



       唉,看来贞宝想坐稳皇位,也需争取部分门阀的支持……赵都安默默记下。



       又翻开一页,笑道:



       “这名字倒是古怪,郭解元?解元不是科考乡试第一的名称么?”



       莫愁清咳一声,说道:



       “其父起名时,因当年自身科考,只得了乡试第二,引为遗憾,便起名希望儿子能中解元,而后来还真遂了心愿。”



       这么敷衍么……赵都安吐槽:



       “那应该起名叫郭状元,或者叫郭宰相?”



       莫愁沉默了下,说道:



       “他父亲确实想给他改名……好吧,这不重要。重点是,此人八面玲珑,见人先是三分笑,乃是个财政高手。”



       赵都安默默记下,又扫了余下五名青年才俊履历。



       出身各异,却都是读书人里,精英中的精英。



       群英荟萃……只有我是个大萝北……赵都安叹息一声。



       心想放在上辈子,这帮人不是世界顶级学府,也该是清北天才班了……



       莫愁叹息一声:



       “原本,还有一位大虞隐士想请进来的,但可惜董太师出马,也未能邀来。”



       “隐士?”



       “恩,京城之外隐居的名士……罢了,你一个粗坯武夫不知道也正常。”



       被鄙视了……赵都安无所谓地耸耸肩,见气氛沉闷,合上册子。



       莫愁瞥见这一幕,揶揄道:



       “有没有自惭形秽?看到了吧,这些才是真正的才俊。随便吟一句诗,都是你练一辈子刀都做不出的。”



       赵都安忽然笑了下,问道:



       “你不是嫉妒我啊,嫉妒我能被陛下邀请,去修文馆?”



       莫愁仿佛被戳破心思,当即否认:



       “才没有。你一个旁听的……”



       赵都安笑呵呵,忽然道:



       “说起来,听说你从小就跟在陛下身边?做女婢?宫中阴气那么重,说来,你是不是没正经接触过几个男子啊。”



       略一停顿,赵都安语出惊人:



       “我说……你总看我不顺眼的样子,不会是喜欢陛下吧?”



       莫愁一下仿佛被天雷击中。



       慌乱地移开视线,手指脚趾蜷缩,冷艳的面庞瞬间滚烫:



       “你……胡说八道什么?我……我对陛下只是仰慕。”



       “真的?”赵都安一脸怀疑,认真道:



       “其实,你若有这个想法,又没脸开口,我可以帮你把心意传达给陛下。”



       “不要!”



       莫愁调门一下拔高,眼睛瞪大。



       惊得外头驾车的太监侧目,表情惊恐。



       心想车厢内,难不成赵大人对莫大姑娘做了什么?



       ……



       “哈哈,逗你的,来吃个梨。”



       赵都安哈哈大笑。



       莫愁脸皮通红,恼火地盯着他,意识到被戏耍了。



       她盯了两秒,一把夺过梨子,恶狠狠咬了口,仿佛将其当做赵都安,要一口吞下去。



       这会,马车开始减速。



       假装什么都没听到,并决定将今天所闻埋在心底的太监说道:



       “修文馆到了。”



       赵都安精神一振,掀开车帘,望向前方那栋建筑,有些期待。



       商定新政?



       他还真不信,一群封建时代文人,还能把他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