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0、女帝出关

作品:《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斋园内。



       董太师怒而斥责后,也不理会这群人,扭头看向赵都安,说道:



       “神龙寺竟也不引你去内园?随老夫一同进去吧。”



       赵都安却摇了摇头,说道:



       “太师好意心领,但不必了。”



       他此刻已有些明悟,或许,今日法会,并非神龙寺高层想邀请他。



       而是某些藏在暗中,试图挖坑对付他的敌人,疏通了佛门的关系,才给他递了一张邀请函。



       他今日受邀,可能只是神龙寺内某个中层执事僧人决定的。



       既如此,又何必借外人的关系,使劲往上凑?



       “今日本想带姨娘和妹子凑个热闹,不想折腾出这些事来,如今却也没了游玩的心思。”



       赵都安意兴阑珊,朝后笑道: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我们回家去,自家人过节好不好?”



       母女二人用力点头。



       她们往日里,对京城文人充满滤镜,今日才知,当真没什么意思。



       正如董玄所言:



       蝇营狗苟之辈,谄媚逢迎之人。



       董太师见状,也只轻叹一声,命董大去送。



       而后冷冷瞥了同僚陈正儒一眼,冷哼一声,迈步朝内院走去。



       韩粥,王猷,郭解元等学士这会也明白了经过,皆高冷地拂袖而去。



       无人敢阻拦。



       那些原本想上前攀附的文人,也都偃旗息鼓。



       气氛沉闷,没人会想到,堂堂太师竟会为赵都安公开站台,但仔细想来,又不奇怪。



       毕竟,此事由董家子孙引起,自然当由祖父出面。



       只是……



       “新政制定,赵都安出力颇多?比其余学士功劳都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轻声问。



       却无人解答。



       修文馆的人走了,留下了一地鸡毛,以及更多的谜团。



       赵都安一个酷吏武人,如何能居功至伟?折服一众才子?



       甚至扭转了太师对武人的刻板印象?



       他凭什么?新政又到底是什么?



       他们答不出,但无人会怀疑董太师的说法。



       外人会谄媚畏惧赵贼的权势,但太师不会。



       人群渐渐散去,不少人提前离场,想要将这边发生的事,传扬开去。



       陈正儒与跳梁小丑般的许翰林等人,灰溜溜离开。



       “老师,您不回内园了吗?”许翰林低声问。



       陈正儒拂袖而走,轻叹一声,视线投向斋园深处,心想:



       李公子,老夫今日已是丢了半生颜面,相国大人总归怪不到我头上。



       继而又想,这個赵都安,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怪物?



       莫非天助陛下不成?



       再瞧旁边的学生,愈发不顺眼起来:



       “你看看人家。”



       许翰林:??



       ……



       ……



       赵都安走了,但余波才刚刚扩散。



       斋园内园。



       是单独的一座别苑,此刻,繁密茂盛,景色奇佳的莲花池旁,搭着一座大大的凉棚。



       珍馐美味摆放整齐,一名名僧人,与侍女交替行走。



       凉棚坐席,按尊卑一字排开,此刻,一名名朝堂大员,早已就位。



       正在随意攀谈。



       而居中的主位上,赫然是一名白衣僧人。



       其外貌年纪,约莫三十有余,五官柔和俊秀,神色从容,谈吐优雅,说话时总是带着笑。



       略显稀疏的眉毛下,是一双如婴儿般澄澈的眼眸。



       赫然,便是玄印住持在人间行走的“代理人”,以“春来草自青”这一句闻名遐迩,世间境佛门法师,辩机和尚。



       在他身旁,左右分别是代表女帝,参与法会的“女宰相”莫昭容。



       以及都察院御史大夫,青衣袁立。



       此时,莫愁身旁却还空悬一个坐席,自然是为董玄准备的。



       “这个时辰,太师想必也快到了。”



       莫愁抬头,估摸了下时辰,说道。



       容貌清俊,儒雅沧桑的大青衣笑道:



       “我入园时,见诸多文人士子聚集,想必都是奔着太师来的。呵呵,法师的风头,却要被抢走了。”



       白衣僧人莞尔一笑,自是浑不在意。



       虽是一身白丁,与朝堂诸公坐在一处,却自有一股主人气度。



       “哈哈,袁公这话,倒该等太师来了再说。”



       席间,有“小阁老”之称,如今任职工部侍郎,身穿绯红官袍,头戴乌纱,容貌阴柔的相国之子,李应龙笑道:



       “看太师如何做答。”



       李应龙作为李彦辅操控“李党”的“手”,与执掌“清流党”的袁立在朝堂上,可谓势同水火。



       但既在斋园,言谈自然不沾火药味。



       袁立笑笑,眼中却不以为意,对于李应龙,他评价并不高,曾私下点评“志大才疏”四字。



       李应龙身为相国之子,聪慧是有的,但其权势绝大部分,还依赖于李彦辅。



       “说来,这次陛下闭关未出,不曾到来,却不想,相国也不曾来聚一聚。”袁立随口道。



       一句话,看似平常,却隐含机锋。



       既将李彦辅和陛下做对比,贬了一手,隐晦表达的意思是:



       你老爹李彦辅莫非想与陛下比肩?学陛下缺席?陛下派莫愁来替,你也学着替代你父……



       又顺口说给辩机和尚听,言外之意:



       陛下重视神龙寺,只是今年赶上闭关,无法出席。可李彦辅这老狗也托大不来,显然是不给玄印大师面子……



       如果赵都安在这里,必然秒懂,并暗骂一声袁立老阴比,随口一句话都是密密麻麻的坑。



       但李应龙反应却慢了半拍,下意识道:



       “我父这两日身体抱恙,这才……”



       说了一半,反应过来,看了眼笑如春风的白衣僧人,以及面无表情的“大冰坨子”,只好道:



       “才由我代为出席。”



       这应对,却已是落了下乘。



       同席的刑部尚书,以及礼部王尚书微微摇头,心想“小阁老”终究太嫩了,与袁立老贼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选手。



       若李彦辅在此,绝对不会这般。



       忽然,别苑门口有僧人跑进来,低声与一名神龙寺的知客僧说了什么,神态焦躁。



       知客僧面色微变,隐晦地朝凉棚这边看了眼,低声叮嘱几句。



       “去问下,发生何事。”



       辩机和尚目光如炬,身为世间境术士,不可能忽略这等异动,当即唤来一名小沙弥吩咐。



       小沙弥应声去了,俄顷返回,低声道:



       “回禀座主,外头出了乱子,似是那赵都安与董家少爷冲撞,引得文人士子围观。”



       他声音不大,但在场官员离得近,也都听到只言片语。



       “赵都安?他也来了?”



       莫愁愣了下,她虽在修文馆,但并不知这件事,不禁看向辩机和尚。



       心想:



       佛门不是讲求心性,对诏衙的“阎王”们敬而远之么?



       一身白衣,举止如春风的辩机和尚微微蹙眉,以他的身份,自然不负责邀请的事。



       但对“赵都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与董家人冲撞?文人围观?”



       袁立眯起眼睛,老谋深算的狐狸敏锐嗅到异样味道。



       而方才丢了面子的“小阁老”李应龙却眼神中透出喜色,只是掩饰的很好,同样装出诧异模样。



       今日针对赵都安的布局,自是他的手笔。



       方法很粗糙,但往往越是粗糙的计谋,才最有效。



       如今显然是成了……以赵贼的脾气与行事风格,遭到挑衅,必然予以回击。



       届时,早“埋伏”好的,隶属于李党的陈正儒就会予以攻击。



       刚好京中读书人演武赵贼许久,又酝酿多日,只需点一把火,就可成燎原之势。



       届时,赵贼会同时得罪董家和神龙寺,乃至读书人代表的修文馆。



       而董玄老贼,一旦与赵都安对上,等女帝出关,就必然面临抉择,倾向哪一方。



       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而最妙的在于,女帝怎么做,都会令至少一方离心离德,若犹豫不决,则双方皆有裂隙。



       李应龙对自己的谋划,颇为得意。



       “诸位稍坐,我去看看。”莫愁迟疑了下,还是开口道。



       虽明白赵都安与董玄早已关系缓和,但若因一个子嗣出了间隙,总归不妥。



       袁立沉吟了下,也道:“不若同往。”



       其余一群朝臣有些意外,见状,也纷纷作势起身,准备一同去看看。



       辩机和尚也随之起身,身为主人,是必要出场的。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出园的时候,忽然,别苑门外径直走来一群人,赫然是修文馆一行。



       “太师?”莫愁诧异,急问道:



       “方才我等听闻,外头赵都安与……”



       人群中,李应龙见董太师面色低沉,心中一喜,心道天助我也,看来是恰好撞见。



       这比他预想中的剧本更好。



       然而,董玄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



       “一场误会,已无事了。”



       略一停顿,老人眸子冷冷看向小阁老,幽幽道:



       “不知是什么人,竟鼓动老夫那顽劣孙儿,去寻赵学士的麻烦,幸好,吾等及时抵达。”



       李应龙笑容瞬间僵在脸上。



       继而,是深深的茫然。



       什么赵学士?不是找赵都安的麻烦么?



       翰林院内,有哪个姓赵的?莫非寻错了人?



       莫愁无声吐了口气,笑道:



       “无事便好。”



       她隐隐猜到,外头发生的事,应当很精彩,只是这会却不方便细问,扭头看向白衣和尚,道:



       “法师……”



       名为辩机的白衣僧人方才安静听着,眼眸中同样浮现异色。



       似乎,对赵都安这个名字,有了些许好奇。



       闻言正要答话,神色淡然,眸如婴孩的青年僧人忽然抬头,朝皇宫方向望去,眉心浮现一个卍字。



       一闪而逝。



       “出关了……”他忽然说。



       什么?莫愁等官员不解,下一秒,却都明白辩机和尚的意思。



       皇宫,武库深处。



       太祖留下的阁楼五层,陈旧的房门倏然被推开,大虞女帝徐贞观迈步走出,任凭阳光洒在她倾国倾城的脸庞上。



       徐贞观美眸微微眯起,慵懒地舒展腰肢,结束了为期小半月的闭关。



       距离真正的天下境,隐隐又近了一步。



       此刻神念散开,眸中倒映出天地神明,呢喃感叹:



       “阁中无岁月,已是中元节。”



       心念一动,徐贞观莲步轻移,只朝前方轻轻踏去。



       下一秒,身影却已消失不见,唯独留下武库古朴的庭院中,身穿蟒袍的海公公拱手行礼模样:



       “恭迎陛下出关。”



       ……



       斋园,别苑内。



       众人望向皇城方向。



       顷刻间,只见一抹金光如流星般迫近,空间微微扭曲,大虞女帝一步跨出,竟已抵达此地。



       辩机和尚双手合十,恭敬行礼:



       “小僧参见陛下,恭迎陛下驾临。”



       莫愁眼睛一亮,也忙行礼:“恭迎陛下出关。”



       袁立紧随其后,笑呵呵:“臣恭迎陛下……”



       董玄、各部尚书,韩粥等学士,乃至愣神的李应龙,都纷纷躬身行礼,口呼恭迎。



       徐贞观欣然接受,缓缓落地,恰如仙子降临凡尘,微笑道:



       “诸卿免礼,今日恰逢中元,朕岂能错过神龙法会?玄印大师近来可好?”



       这句话,是皇权与佛门的对话。



       代表着一种态度。



       辩机和尚恭敬道谢:



       “住持一切都好,闭门礼佛,编撰经书,多谢陛下惦念。”



       徐贞观微微颔首。



       与张衍一相仿,神龙寺住持玄印,也是极少露面,闭关冲击“人仙境”。



       不过,与一统中原的道门总坛天师府不同,神龙寺乃西域主宗分支,在大虞生根落地的结果。



       略作寒暄,徐贞观这才奇道:



       “诸卿方才可是要出去?”



       她有些奇怪,讲法时辰远远未到。



       “这……”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看向董太师。



       董太师也没料到,女帝会在今日出关……想必,也是为了不错过盂兰盆法会,维系皇权与佛门的关系。



       当即道:“老臣正有一事,向陛下禀告,既事关新政,也事关赵都安。”



       他?



       又和新政扯上什么关联?



       徐贞观秀眉颦起,有些担忧,莫非自己闭关这几天,那小禁军又乱折腾,得罪了董太师?



       若太师找自己告状,倒是麻烦……



       念及此,女帝轻轻颔首,朝辩机和尚说了句:



       “法师自便。”



       继而,袖子一挥,霎时间,便以近乎术法的武道修为,带着董玄,凭空出现在斋园别苑,一处清静的禅房内。



       “太师要禀告什么?才过去十余日,新政莫非有了岔子?”徐贞观担忧地问。



       老人稳了下心神,才缓缓道:



       “陛下莫要误会,新政非但无差错,反而已制定完成,如今定稿就在修文馆内,随时可给陛下过目。”



       徐贞观皱眉道:



       “是用了韩粥十策?”



       她对那十策,终归有些不满意。



       老人摇头,平静说道:



       “我等所用,乃是赵氏黄金三策。”



       赵氏?



       徐贞观愣住了。



       ……



       另外一边,京城街道上。



       推拒了董大亲自相送的好意,赵都安带着家中女眷,乘车原路返回家宅。



       相比于去时的期待,回来时气氛反而更为热烈。



       尤金花与赵盼眼睛瞪的大大的,看稀罕物一般打量着赵都安,好似不认得了。



       眸中满是仰慕与崇拜:



       “所以,大郎(大哥)你真成了学士?”



       “准确来说,是临时工,恩,编外的挂职。”赵都安纠正道。



       他是不可能真进修文馆,整日处理文书奏折的,也没指望经此一事,就会受到读书人认可。



       相比于一个学士的身份,他更在意的,从来都是……



       “咦?”忽然,赵都安抬头,望向皇宫方向。



       “怎么了?”二女问。



       赵都安摇摇头,疑惑道:



       “好像眼花了,方才看到一道光咻的一下过去了。”



       “哪里有光……”



       “大哥又在骗人……就像之前,藏着自己学士的身份一样。”



       “……”赵都安耸肩,不信算了,或许……



       的确是自己……



       看错了吧。



       他靠在车厢软枕上,慵懒道: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