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移除书签

设置背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养马场

作品:《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二天,刘元府就带着六个刘家的子弟来到了官衙,杨正山与他交谈了一会,便带着他们去了学堂。



       所谓学堂其实就是一座小院子而已,正常的三间正屋变成了一个大间,可以同时放得下四十名学生。



       东西厢房则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和休息室。



       隔壁还有一座稍微大点的院子,是杨正山为兵丁们识字准备的。



       十月初八,学堂开学,第一批进学的就是从屯堡内挑选的四十个孩童,当然,林展也在其中。



       同日,第一批训练的兵丁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结束他们就要回去了,接替其他人执行墩台和烽燧的守备任务,让其他的兵丁来迎河堡进行基础训练。



       当然,他们回去了并不代表训练结束了。



       回去之后,他们要自己进行战斗训练,刀法、枪术、箭术等等,这都需要他们自己练习。



       杨正山将迎河堡比武大会的日期定在了年后,到时候所有的兵丁都应该完成了基础训练,杨正山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出挑的人才填充缺少的官职。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进入了腊月。

http://m.quanzhifashi.com首发

       一场大雪让八百里千重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清晨。



       杨正山推开房门,踩着厚厚的积雪,吐出一团雾气。



       “爹!”



       “师父!”



       杨云雪和王云巧早就起来了,两人在院子里练着枪。



       杨正山看着她们那红润的脸蛋,笑道:“好好修炼,不许偷懒!”



       “爹,我们什么时候偷过懒!”杨云雪娇憨的说道。



       “哈哈,你们都是乖孩子!”杨正山大笑起来。



       他这话是真心地。



       无论是杨云雪和王云巧,还是林展,都是很听话的乖孩子。



       他们每天都会早起修炼,比杨正山起的还早。



       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成为武者,但他们打下了坚实基础,杨正山觉得这三个小家伙的未来肯定要比杨明诚强很多。



       稍微指点了一下两人,杨正山又去前院指点了一下林展,也算是尽了尽师父的职责。



       不只是他们,走出官衙,杨正山又在官衙门前的练武场指点了一下杨明诚、杨明武等人。



       这一年来,杨明诚他们的修为都有不小的进步。



       其中修为最高的是杨明武,已经进入了炼劲期。



       杨明诚也摸到了炼劲期的门槛,不过还没有进入炼劲期。



       他比杨明武更早成为武者,但却被杨明武超过了,主要原因是他有大半年没有跟在杨正山身边,杨正山无法给他提供灵泉水。



       为了弥补杨明诚,杨正山这段时间经常给他开小灶,是不是泡一壶灵泉水给他们兄弟喝。



       杨承泽,杨承旭等人跟杨明诚差不多,都处于即将进入炼劲阶段的层次。



       只有杨明浩和杨勤武两人差了点,刚刚成为武者没多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年纪还小。



       武者修炼,虽然可以从小开始打基础,但真正的修炼都是在十五岁之后开始的。



       具体原因,杨正山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他觉得这跟人体成长有些关系。



       反正他没有听说过有人在十五岁之前就成为武者的。



       而能在十五岁成为武者,就会被人称为天才。



       杨明浩和杨勤武现在就是十五岁,他们已经算得上天才了。



       指点了一下众人,杨正山一个人走出了屯堡,来到了迎河河畔的一片空地上,开始了自己的修炼。



       修炼贵在坚持,哪怕是再忙,杨正山每天都会抽出一个时辰来修炼。



       至于修为,那自然是突飞猛进。



       如今他几乎将灵泉水当寻常的水来喝,灵泉水是他的,自然他喝的最多。



       随着他的修为越来越高,夔牛劲的雷音越来越响亮。



       现在他一拳挥出,就跟真的打雷一般,轰隆隆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全力施展夔牛劲的,因为这轰隆隆的雷音实在是吵得慌。



       “爷爷,吃早饭了!”



       就在杨正山差不多修炼结束的时候,杨承业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



       杨正山连忙收枪,然后一把将这小子抱起来。



       小家伙还不到五岁,但这个子却跟七八岁一样,小身板也是强壮的很。



       大冷的天,他是一点也不觉得冷。



       这全赖灵泉水的滋养。



       不只是他,杨家所有人的身体都是倍棒。



       “你娘做了什么饭?”杨正山一手提着枪,一手抱着杨承业,问道。



       “干菜肉包子!”杨承业眨眨眼,说道:“爷爷放我下来,我自己走!”



       个子长高后,他就觉得被人抱着很不舒服。



       杨正山将他放下,这大孙子没有软乎乎的大孙女抱着舒服。



       回到官衙后院,王氏已经摆好了饭菜,一家人除了杨明志全部到齐了。



       “吃饭吧!”



       杨正山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坐在主位上,抓起一个肉包子吃了起来。



       两大锅肉包子,不过片刻就被消灭干净了。



       大家的身体都很好,这胃口自然也不会太差。



       杨正山养这个家,就跟养了一群大胃王一样。



       若不是有卢二爷给的那两千两银子,杨正山估计会被这群孝子贤孙吃的倾家荡产。



       “老大,走,跟我去马场看看!”



       吃完早饭,杨正山叫上杨明诚去了养马场。



       养马场早在一个月前就建成了,十几间马厩,五间仓库,以及七八间住人的房屋围成了一个大院子。



       这样的一个养马场养五六十匹马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现在里面只有不到三十匹马,除了最开始买来的十匹劣马,后来杨明诚又买了一些小马驹和母马。



       来到养马场,立即就有一个身穿棉袄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大人!”



       这人是杨明诚从关城雇佣来的马倌,名叫马三,算是杨家的长工。



       除了马三之外,马场内还有十几个长工,有男有女,大部分都是从北边的火路墩雇佣的。



       马三上前给杨正山牵住红云,杨正山下马问道:“一切都好吧!”



       “都好,昨夜已经将屋顶的积雪清理干净了,也给马厩添了火,马儿都很好!”马三一脸恭敬的说道。



       他本是都司衙门的马倌,可惜因为得罪了人,被人赶出了都司衙门,并且有人还逼得他在关城内过不下去。



       要不是杨明诚看中了他,他那一家子肯定会被逼出关城。



       其实现在他们也离开了关城,他们一家人都住在马场中,夫妻两人都做了杨家的长工。



       杨正山走进马厩中,从头到尾逛了一遍。



       最早买来的十匹马完全换了一个样子,原本瘦弱的劣马已经强壮了不少,虽然还算不上良马,但要比以前好太多了。



       “这十匹马卖掉的话能卖多少银子?”



       “小人觉得一匹马卖五十两银子应该没有问题。”马三老实的说道。



       其实他心里充满了疑问,因为以他二十年的养马经验,实在是无法理解这十匹马为何会变得如此强壮。



       他来时,这十匹马已经变得强壮了不少,可就算是如此,他依然觉得有些不合常理。



       一匹五十两!



       十匹岂不是五百两?



       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二百两变成了五百两!



       杨正山说道:“那就联系人卖了吧,卖掉之后,再买一批母马和小马驹回来!”



       有些事不能做的太过分,否则会被人察觉出异常来。



       劣马变良马的这种事只能做一次,以后马场只培养小马驹,这样虽然也会有些不同之处,但更好让人接受。



       “小人遵命!”马三应道。



       卖马买马的事情不用杨正山操心,马三对关城的牛马市场很熟悉,他会自己联系买家和卖家。



       而杨明诚做的更多是在人和钱上的监管,他只是东家,不需要事事躬亲,只要掌握住账本和人事权即可。



       至于马三会不会暗中搞小动作,杨正山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



       这里可是他的底牌,北边的火路墩的小旗官可是他从临关堡中挑选的。



       马三若是敢搞小动作,杨正山随时都可以要他一家子人的性命。



       随意找了个理由支开了马三和杨明诚,杨正山在马槽中洒了两碗灵泉水,尔后便与杨明诚离开了。



       回到迎河堡,杨正山刚在书房坐下。



       陆文华就找过来了。



       “大人,这是上个月的针线作坊和木炭作坊的收益!”陆文华将两个钱匣子放在杨正山面前。



       杨正山打开钱匣子看了一样。



       针线作坊的收益并不多,每个月也就四五两银子。



       不过木炭作坊的收益却不少,特别是现在正是木炭需求量最大的时候。



       李二虎先后在迎河堡和三山堡建了十多座炭窑,带着上百人日夜不停的烧炭,一个月的出炭量达到了三万斤。



       看着钱匣子中的三颗十两的银锭,心里默默盘算起来。



       他这边有三十两,那罗裳那边应该赚了二十两,至于李二虎等人,差不多每人五百个铜钱。



       平均下来一人一天不到二十个铜钱,这要比在村里雇短工赚的多一些。



       以前在杨家村,雇佣一个短工,管一顿饭的话,一天十文钱,不管饭就是十二文。



       有了这份收入,李二虎他们这个年应该过的不会很差。



       一百个工人,就是一百家军户。



       “等来年开春,让李二虎他们在山上种些树,不然用不了几年,山上树就被砍干净了!”杨正山吩咐道。



       山上的树再多,也经不住这样砍,为了木炭生意可以持续做下去,种树是必不可少。



       “好的,我会跟李二虎交代好的!”陆文华说道。



       “给文春入账吧!”杨正山合上钱匣子,又说道。



       “是!”



       陆文华抱着钱匣子离开了。



       (本章完)